一直如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高問:“人若每天都處在無為的狀態中,會不會很難受?”
南郭子綦搖頭,“不,無為是讓人感到最舒服的狀態,怎麼可能會感到難受?若是你感到難受,是因為你沒有做到真正的無為。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一種心境,一種無待、無執、無別、無我、寡慾的心境。處在這種心境中,只會感到平安、自由、喜悅,根本不可能會難受。”
子高問:“什麼是無待、無執、無別、無我、寡慾?”
南郭子綦回答:“無待指的是對世間萬物的來去既不迎也不送,任其自生自滅而不插手干預。無執指的是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一物,包括自己的身體。無別指的是沒有分別之心,將萬物視為一個整體,沒有區別對待。無我指的是無虛假自我,不再把身體當成是自己,只與道認同。寡慾指的是為腹不為目,只是以填飽肚子為目的,不去追逐任何外物。”
子高皺眉:“這似乎太難了。人生在世,有親人朋友,有種種牽掛,怎麼可能做到無待、無執、無別、無我、寡慾?”
南郭子綦回答:“心上有相即為想,心上無相即為炁。思想是造成人苦的根本原因。只要人心還執著於相,不願意放下萬緣一心向道,就不可能活得平安自由。人自出生以後,便一直認假為真,一直寄情於外物,直到死都不願意放下,所以才做不到無為。想要做到無為,前提是做到心上無相。只要還貪戀外物不願放下,就不可能做到無為。”
子高點了點頭,又問:“心上無相即為炁是什麼意思?”
南郭子綦回答:“炁上面是一個“無”字,下面四點代表火,火又代表心。意思是說:心上無相即能得真炁。神與炁本是一體,神不能離開炁,炁不能離開神。然而,炁會受到神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只要我們的心還往外照,炁便會向外發散。炁向外發散,炁便會化為形,就會落入有生有死的後天。若是我們的心往回收,那麼炁就會往內聚。炁往內聚,神氣自會相合,神氣相合便能化為不死不生之穀神。”
子高道:“所以,想要得真炁,就必須得做到心上無相不可了?”
南郭子綦點頭,“沒錯,性住炁自回,炁回道自成。修道有兩條路線可走,一條是由性入命,一條是由命入性。”
子高問:“請問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南郭子綦回答:“由性入命,即先了性後了命。由命入性,即先了命後了性。不過,由性入命這條道路往往只有上德者才能行得通,下德者往往是行不通的。下德者只能行由命入性之道。”
子高問:“這是為什麼呢?”
南郭子綦回答:“因為上德者心性單純,他們心中沒有過多的執著,能夠立即安住於道中,故能夠由性入命。下德者因為心中有過多的執著,無法一開始就做到安住於道中,必須透過長時間的靜心練習讓身心徹底靜下來方能安住於道中,故只能由命入性。”
子高問:“什麼是性,什麼是命?”
南郭子綦回答:“性有天賦之性,有氣質之性。命有道氣之命,有分定之命。天賦之性以道為中心,無識無知,無有分別,乃先天之真性。氣質之性以虛假自我為中心,有識有知,善於分別,乃後天之假性。道氣之命無生無死,不動不搖,不落後天,乃先天之真命。分定之命有生有死,陰陽迭運,落於後天,乃後天之假命。”
子高問:“如何修命,如何修性?”
南郭子綦回答:“修命需發大願,定決心,做到懲忿窒欲,去妄存真,待到身心俱靜之時,真炁自回,則命可成也。修性需迴光返照,抱元守一,使精神不外馳,待到物我兩忘之時,真性自住,則性可成也。修命乃有為之道,修性乃無為之道,兩者缺一不可。”
子高問:“您教給弟子的方法是由性入命,還是由命入性?”
南郭子綦回答:“此看個人資質而定。若弟子心性單純,心中無有過多的執著,則行由性入命之道。若弟子心性不純,內心有過多的執著和欲求,則行由命入性之道。我教給弟子的方法基本都是由命入性之道。這個方法適合絕大多數人,畢竟心性單純,心中無有過多執著的人一萬人之中也很難出現一個。人受後天習氣的影響,往往都很難靜下心來感受道。心若是靜不下來,是很難明白道是什麼的。”
子高問:“由命入性耗費的時間是不是比由性入命長?”
南郭子綦點頭:“通常是這樣的,但也不是絕對,這還得看個人修行的願心和毅力而定。有些修行人雖然一開始有很多執著和慾望,但由於他們的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