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易中海相助 (第2/3頁)
易夫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是真心希望他所選的人能夠審慎。\"柱子,你的憂慮我不懷疑。
但我相信你,並非完全信任你一人,”她看著何雨柱補充道。
何雨柱提前關心並告知四合院存在的複雜問題,這種行為令張雪感到既滿意又安心。
這種表現無疑加深了她的信賴,讓她越來越傾向認可何雨柱所說事實的真實性。
嘆了口氣後,她語氣溫和地對他說:“柱子,我信你。
但是我相信你,並不是單因為你,也因為……我們共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坦誠告訴你,今早我還特地去了一趟南鑼鼓巷附近探問你們那個小院的情況。
老實講,聽到的傳言和實際詢問的結果確實相差很大。
那個院子,留給我的印象可不是太好。
我瞭解到,自你爸爸何大清離去,尤其是峨眉酒家關門期間,你在家中無業期間,院裡好像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你的生活,甚至都沒幫過忙留意找工作的事。
而且,關於你和你妹妹的閒話也多是從那邊傳出的。
具體的誰說的,我無從得知,很可能是因為怕得罪某些人,他們才會保持沉默。
我也不打算硬著頭皮逼人吐露 。
透過你這幾個事情,我已經能大致判斷一些事情。
如果真如我那個同事所描述的那個院落一團和氣,這些不符常情的事情就應該沒有理由發生。
正常來說,像你們兄妹倆這樣的情況,鄰里的互助應當是常態。
然而在院子裡工作的許多人,比如不少人在婁氏鋼鐵廠工作,還有你父親何大清以前也曾在這個廠裡擔任廚師,受到婁老闆賞識——這些都讓你的境況顯得更加特別,他們怎麼會完全不管不顧你的求職?
看你行事並不招人厭,按理來說他們理應伸出援手才對。
據說賈東旭,你院裡那戶父親過世的家庭的孩子,正是有人從中幫忙才得以成為婁氏鋼鐵廠的徒弟,後來還轉正了。
你現在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急需一份工作支撐生計,院裡的鄰居為什麼不主動幫你詢問?還有,柱子,這些日子你就沒有去鋼鐵廠找找線索,找過婁老闆嗎?
聽了張雪的質問,儘管感嘆她能查出這些情況,但何雨柱也裝出困惑的樣子說:“真的有這事?我沒去過婁氏鋼鐵廠,也沒找過婁老闆。
因為爸走了快兩個月了,那時我不便主動去問。
再者,院裡的易大爺在鋼鐵廠後廚學徒,他說那兒每月收入有限,跟咱們酒樓當學徒的日子沒法比,養不活我和妹妹。
不過昨天易大爺忽然提說最近廠裡後廚缺人,只要我願意,他能幫忙託關係讓我進去做個學徒,一個月能賺上萬塊錢。”
這實際上是何雨柱刻意設的一個陷阱,想要讓張雪理解易中海的真正面目。
當然,何雨柱並沒有冤枉易中海。
畢竟,原主剛失業時確實在懷念起父親曾在的婁氏鋼鐵廠,曾想過去做廚師。
可惜因為信任易中海,原主並未直接接觸鋼鐵廠,而是去找易中海求助。
易中海當時就說,他如果進了鋼鐵廠頂多只能做學徒,每月也就那幾萬元的薪水。
一聽收入低,原主性格倔強,自然不樂意了,從而打消了那個念頭。
這些都是何雨柱逐漸從原主人的記憶深處挖掘出的證據。
易中海確實精明,然而原主在這方面也是真的太過天真了。
但是,考慮到原主人的見聞以及對易中海的信任,他不瞭解具體情況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這個年代,多數人依然沿用著舊時代的思維方式,沒有意識到變革會帶來諸多新鮮變化。
他們處理事情時,習慣按老套流程進行。
就好比那家鋼鐵廠的事,原主人以為父親何大清走了,廠方絕不可能理會他,即便哀求也不會改變什麼。
像他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以前的制度下,這種人通常會被打發離開,怎麼也不會預料到成立後的局面會有所不同。
畢竟,新也只是創立兩三年,對政治政策漠不關心的原主人,知道的並不多!
原著中的主角,聰明是屬於小聰明那一類,沒什麼大智慧,否則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一直被易中海和秦淮茹這樣的人物牽著鼻子走。
工作中,就算手藝得到了上司的青睞,但由於做人與處事的不足,這麼多年下來他還只是個八級廚師,收入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