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座簡陋的木製望樓,村子周圍則是大量田地,靠近小田井川的比較整齊,越往丘陵方向去的越零碎。
這會兒是冬末,水田基本是枯水狀態,裡面佈滿谷樁(收割稻子剩下的那一小截),也不知道是冬水田技術沒傳到這裡,還是這裡不適合這種農業技術。
田邊還有一排排的竹架子,上面掛著不少稻草束。
這些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想來是秋天收割稻子後,稻草就被掛在這裡風乾,隨用隨取,不用擔心腐爛發黴。
這也是來年牛、馬等牲畜的主要飼料,制俵(一種裝糧食的草編容器,也叫草包)、修補房屋、製作火把也都能用得著。
原野看著看著來了興趣,向彌生問道:“村子有多少田?”
彌生馬上答道:“有田78町2段。”
原野愣了愣,一時不太習慣室町時代的各種單位:5平方尺為1步(高句麗尺),360步為1段(6x60或12x30,也因形狀稱為1條),10段為1町,1平方町為1坪,6坪為1裡。
這是當初曰本以唐朝均田制為藍本,實行班田制時確定的土地面積單位,也叫條裡制,基本沿用到室町時代末期,中間有過幾次改動,換過幾次名字,但總體差別不大。
原野在心裡默算了一會兒,覺得面積有點小,感覺養活不了村裡那麼多人。
彌生似乎看出了點什麼,又小心翼翼補充道:“大人,村裡還有畠310多町,園140多町。”
原野反應過來了,這時候在曰本“田”單指水田,旱田被稱為“畠”,非糧食種植地則是“園”。
其中田還要細分為上上、上、中、下之類的等級,收成能相差一倍以上。畠也有類似等級,但還包括拋荒地和休耕地,而園、宅則是班田制的殘留,宅就是住宅地,園是用來種桑、麻(芝麻、胡麻、荏麻、漢麻等)、棉、漆、竹、藍草(各類染料統稱)等經濟作物的土地。
原野也無心深究曰本中古世代農業規劃政策,只是好奇問道:“收成怎麼樣,交的稅……嗯,田佃……年貢多嗎?”
“還可以吧……”談到這話題彌生小心了一些,偷眼觀察著他的臉色,小聲說道,“聽我父親說,現在是五公五民。”
“要上交50的收成嗎?”原野瞭然點頭,十稅五相對於後世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城建稅之類亂七八糟加起來30左右的稅率來說是多了點,但比他想象中要好一些,便又關心地問道,“剩下的應該也夠吃吧?”
彌生欲言又止,再次確認原野果然是貴人,絲毫不知人間疾苦。
原野注意到了她的臉色,奇怪問道:“不對嗎?”
彌生小聲道:“大人您還沒算牛米、息米、加地子、兵糧料和直營田。”
“牛米、息米、加地子、兵糧料和直營田?”
彌生再次偷偷觀察了一下原野的臉色,見他只是單純好奇,沒有因無知發怒的跡象,這才小心說道:“村裡每年都需要向寺廟借牛,等收穫後需要付給寺廟牛米,每頭牛要一石兩鬥左右。”
這時代,種植前要翻地,把谷樁、雜草之類翻進土裡,然後再蓄水,這樣才能開始新一輪種植。這是個辛苦活,也是影響收成的重要因素,除非家裡壯勞力充足,不然最好還是用牛來幹,但養牛一年花錢也不少——牛哪怕不幹活,一天也要吃稻草4公斤,或青草15公斤,或豆、蕎麥3升。
幹活就更不用說了,乾草、青草、豆、麥要一起上,不然它就要開瘋狂掉膘。
此外還需要大量的鹽,讓牛連續進行重體力勞動,一天要給鹽100克左右,有時甚至會加到200克,正常使用時也要保證每天有個30克左右,不然牛就會出工不出活,就會生病,甚至直接死給你看。
這些亂七八糟加起來,養一頭牛一年下來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十分容易被搶走,一般農戶根本不敢養,所以只好租來用用。
在彌生細細解釋後,原野明白了,又問道:“息米呢?”
“村裡有時遇到荒年,冬天前積不下糧食,會向寺廟借糧,無論借什麼,都要用米來還。”彌生小心解釋道,“大部分時候都要借一還二,有時也會借一還三,一年還不完就分兩年三年還,不過年年都要再加一些息米。”
100—200的利息嗎?還是利滾利?
和尚們這麼黑心腸?說好的我佛慈悲呢?不過好像各國和尚都會放高利貸,倒不是單獨曰本如此,難怪和尚們在各國各朝代都要捱揍……
原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