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隊在次日中午到達鴨綠江口——大東溝,由劉盛休指揮的銘軍在深夜全部登陸。
銘軍就是劉銘傳統率的部隊。劉銘傳是李鴻章的同鄉,安徽合肥人,在李鴻章的淮軍中以勇猛善戰而聞名。他同左宗棠不和,便脫離軍務,將軍隊交給了侄兒劉盛藻。指揮權可以繼承,足以說明淮系軍隊的私人性質。後來劉銘傳以文官身份去治理臺灣,三年前又辭掉了臺灣巡撫之職。在朝鮮,中日關係緊張之後,北京朝廷想起了這位勇將,曾下詔召見,但劉銘傳稱病不出。
劉盛藻接受銘軍後,又借服喪之機,將指揮權讓給其弟劉盛休。
這支北洋軍中最強的軍隊準備從鴨綠江開赴平壤,同日軍作戰。但是,在他們登陸時,平壤的清軍已經大敗,正向北方潰退。
北洋艦隊圓滿完成了護送銘軍的任務,提督丁汝昌在旗艦“定遠”號上。“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超勇”、“揚威”、“廣甲”諸艦在大東溝海面一字排開,保護銘軍登陸的是“鎮南”、“鎮中”兩艘炮艦和四艘水雷艇。因為港淺,只有炮艦和水雷艇能進入港內,“平遠”和“廣丙”二艦在港外照看銘軍登陸。
任務完成,17日上午八時丁提督命令艦隊於正午出發。各艦正忙於出發前準備工作,“鎮遠”艦忽報“發現南方有黑煙”。
時間是上午十一時。
以煤炭為燃料的時代,未見艦影,首先便看見煤煙。不多時,弄清了那些黑煙是從日本艦隊冒出來的。
同敵人遭遇!
北洋艦隊並沒有進行搜尋活動,他們沒有掌握制海權的野心,而李鴻章也不曾要求過。北洋艦隊的任務只是輸送兵員和沿岸防禦,至於大艦隊在海上的遭遇戰,他們從來也沒有認真想過。
“全艦立即起錨!”
“準備戰鬥!”
丁汝昌一個接一個地下達著命令。
大東溝港外的“平遠”和“廣丙”也迅速加入戰鬥行列。
日本的聯合艦隊護送陸軍到仁川港以後,為支援平壤作戰而北上,到達大同江口海面時,是9月15日。日軍在這天攻進了平壤。
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中將在電報中報告:“16日,率本隊及第一遊擊軍‘赤城’、‘西京’、‘都合’等十二艦,自大同江出發,17日晨經海洋島至盛京省大孤山港海面,與敵艦十四艘、水雷艇六艘遭遇,午後零時四十五分至午後五時許,進行數次激戰。”
日本海軍正積極地搜尋目標,尋找敵人,與之作戰。相反,北洋海軍只以輸送兵員、警戒沿海為目的,並沒想南下搜尋敵人,是被迫應戰。它背靠大陸,不如背後是大海那樣可以自由行動。北洋艦隊一開始就處於走投無路的形勢下。
◇BOOK。◇歡◇迎訪◇問◇
第64節:煙不見兮(3)
日方是十二艘,中方十四艘。清軍艦船雖多,但一隻不如一隻。排水量總噸數日方為四萬噸,而中方只有三萬五千噸。但中方有鐵甲艦五艘,而日方只有一艘。至於速度,日方佔絕對優勢,平均速度為十六海里,比平均十四海里的清艦高出一籌。實際馬力日方為七萬三千馬力,中方僅為四萬六千馬力。重炮,中方二十一門,日方十一門,但速射炮日方六十七門,中方僅六門,相差懸殊。
從綜合戰鬥力觀之,日本艦隊佔相當的優勢。
戰鬥訓練方面的差別就更大了。近年來北洋海軍根本沒進行過正規訓練。有個時期,英國海軍上校琅威理在丁汝昌麾下擔當教育官兵之職,後來因待遇問題而辭任。那是丁汝昌接旨進京時,琅威理以為丁汝昌離艦期間應當由他代理北洋艦隊總指揮,實際上卻是總兵劉步蟾代理了司令長官,他只不過是顧問。
一國的艦隊,哪怕是一時的,從常識來考慮,也不能交給外國人。琅威理認為自己受到屈辱,可見他的性格過於偏激固執。當他明白了他當不上代理司令長官之後,乾脆辭職不幹了。憑著這種偏激固執的性格,他為清軍做過嚴格的戰鬥訓練,素質大見提高。琅威理辭職後,再也沒有這麼嚴格的教官了。
李鴻章聘漢納根為後任。漢納根是德國的陸軍工程師,專長是構築要塞,旅順和威海衛的炮臺就是按照他的設計和指導建造的。在炮臺和要塞方面他是權威人士,但在海軍作戰訓練方面卻是個門外漢。他在本國時軍籍是陸軍。
琅威理離去後,北洋海軍中外國人顧問除漢納根以外,還有德國工程師、德國炮術專家、美國航海術教官、英國工程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