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大洋艦隊與英國主力艦隊之間的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海戰是一場純正的大艦巨炮之間的較量。在海戰的過程當中,英國戰損的艦隻較多,但是卻成功的封鎖了德國海軍前出大西洋的道路,使得德國海軍成為了馬漢在著作當中所說的存在的艦隊。直至戰爭結束,德國海軍也沒能衝破英軍的海上封鎖。
日德蘭海戰,帶來了各國海軍在建軍思路上的革命。擁有了大艦巨炮的德國海軍,並沒有能夠突破英國的封鎖,因此就需要找到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來進行海權的爭奪。世界海軍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繼續堅持戰列艦為主導的戰列艦派。在他們看來,只有發展噸位更大,主炮口徑更粗的巨型戰艦才能維持海上的統治地位。而另一派則認為在航空器發展迅猛地條件下,戰列艦作為海戰的主戰兵器已經過時,航空母艦將主宰未來的海洋。
其實早在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就駕機從伯明翰號輕巡洋艦上起飛,2個月之後他又在賓夕法尼亞號上重巡洋艦上實現了降落,開創了人類軍艦搭載飛機的先河,只不過在當時沒有受到唐帝國的重視。
隨著英軍在一戰當中對航母技術的探索,世界各國開始重視這種戰場防護力遠低於戰列艦的新型艦種。1922年12月27日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日本建成下水,這引起了已經擔任唐帝國首相的趙子義的高度重視,唐帝國開始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作為堅定的航母派的他開始了與海軍的不解之緣。
到了1927年,唐帝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衛國號在江南重工下水,雖然在時間上面比日本晚了4年有餘,但是在已經成為了海軍副大臣的他的努力之下,唐帝國的航母的起點是相當高的。這艘排水量達到了22000噸的鉅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即使拿到現在同其他國家的航母比較起來也毫不遜色。在建造戰國級的同時,他就充分的考慮到了戰艦的戰場生存能力,所以戰國級航母雖然排水量很大,但是卻只能攜帶60架左右的戰機,其多出的噸位數完全用於了戰艦的防護。因此戰國級航母在攻擊力上雖然不及與它噸位接近的各國航艦,但其防禦力卻是噸位相近的航艦當中最高的。到了1930年,著名的軒轅級航空母艦設計出來之後,戰國級航母就被定位為護航航母,這在世界其它的國家眼裡完全是一種浪費。
帝國海軍雖然在他的主持下大力的發展航空母艦,但也沒有放鬆傳統的海上霸王戰列艦的建造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凡爾賽和約對各國的主力戰艦的噸位和火炮口徑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由於唐帝國並非是無條件投降的戰敗國,所以凡爾賽和約對於唐帝國的限制能力十分的有限。加上帝國著名的鐵血宰相趙子義的支援,唐帝國的造艦計劃幾乎沒有就沒有中止過。
那些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列艦隻有在戰爭後期服役的20艘被儲存了下來,其餘的戰艦已經全部退出了現役。現在在帝國艦隊中服役的是兩型在一戰結束後設計的戰列艦,其中洞庭級戰列艦首艦洞庭號於1929年下水試航,排水量45000噸,滿載54000噸,主炮為三聯裝406毫米艦炮三座,在當時已經震驚世界。
隨著駐日間諜向國內發回了日本打算建造排水量超過6萬噸、主炮口徑在460毫米的超級戰列艦的情報之後,唐帝國立刻上馬了帝王工程,即建造超級戰列艦的計劃。帝王工程所設計的戰列艦可以說是在世界海軍發展史上面最為變態的水面艦艇,其標準排水量達到85000噸,而滿載排水量更是創紀錄的達到了98000噸。如此巨大的戰艦上設計了四座主炮炮塔,採用了前二後二的配置,主炮口徑也創紀錄地達到了540毫米。這一型的戰列艦原本在是和洞庭級戰列艦一起設計出來的,但是由於其造價過高,幾乎是洞庭級戰列艦的3倍,所以在論證之後下馬了,誰知道在日本的造艦計劃的刺激下,帝王計劃死而復活。設計和圖紙都是現成的,帝王級立即開工建造。1935年11月7日,帝王級首艦帝王號正式加入唐帝國海軍戰鬥序列,直到現在,日本研製的大和級戰列艦還在船臺之上,而帝王級戰列艦已經有八艘進入現役了,這就是兩國國力的真實寫照。
入役之後的帝王級戰列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其火力之強大令世界各國的海軍戰艦很難望其項背。其主炮射程創紀錄的達到了52公里,炮彈重達2375千克,可以正面擊穿厚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帝王級戰列艦全艦裝甲重量達到了38000噸,這幾乎已經是一艘戰列艦的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