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際過程更加繁瑣,大致原理就是這麼回事。有點像3d列印,把導線和其他器件一點點一層層裝進去。
那麼為啥不把晶片做的更大一點呢?這樣不就可以安裝更多電路了嗎?效能不就趕上外國了嘛?
答案出奇簡單:錢!一塊300mm直徑的晶圓,16nm工藝可以做出100塊晶片,10nm工藝可以做出210塊晶片,於是價格就便宜了一半,在市場上就能死死摁住競爭對手,賺了錢又可以做更多研發,差距就這麼拉開了。
不過華國軍用晶片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為兔子不計較錢嘛!可以把晶片做的大大的。
另外,越大的矽片遇到雜質的機率越大,所以晶片越大良品率越低。總的來說,大晶片的成本遠遠高於小晶片,不過對軍兔來說,這都不叫事兒。
畢竟安全第一,花錢總比被人掐脖子強。
晶片良品率取決於晶圓廠整體水平,但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裝置,就是前面提到的“光刻機”。
光刻機,尼德蘭—阿斯麥公司(asml)橫掃天下!不好意思,產量還不高,你們慢慢等著吧!無論是臺基電、三鑫,還是英特爾,誰先買到阿斯麥的光刻機,誰就能率先具備7nm工藝。沒辦法,就是這麼強大!
東瀛的尼康和佳能也做光刻機,但技術遠不如阿斯麥,這幾年被阿斯麥打得找不到北,只能在低端市場搶份額。
阿斯麥是唯一的高階光刻機生產商,每臺售價至少1億美金,2017年只生產了12臺,2018年預計能產24臺,這些都已經被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搶完了,2019年預測有40臺,其中一臺是給華芯國際。
既然這麼重要,咱不能多出點錢嗎?
第一:英特爾有阿斯麥15%的股份,臺基電有5%,三鑫有3%,有些時候吧,錢不是萬能的。第二,美麗堅整了個《瓦森納協定》,敏感技術不能賣,華國、北高麗、波斯、利比雅均是被限制國家。
有意思的是,2009年上滬微電子的90奈米光刻機研製成功(核心部件進口),2010年美麗堅允許90nm以上裝置銷售給華國,後來華國開始攻關65nm光刻機,2015年美麗堅允許65nm以上裝置銷售給中國,中芯國際才有機會去撿漏一臺高階機。
當然其中原因不言而喻,之所以放開限制,主要是為了打擊華國企業,讓華國企業無法獲得利潤,從而陷入惡性迴圈。
不過咱也不用氣餒,咱隨便一家房地產公司,銷售額輕鬆秒殺阿斯麥。
重要性僅次於光刻機的刻蝕機,華國的狀況要好很多,16nm刻蝕機已經量產執行,7-10nm刻蝕機也在路上了,所以美麗堅很貼心的解除了對華國刻蝕機的封鎖。
在晶圓上注入硼磷等元素要用到“離子注入機”,今年國內好像要第一臺國產商用機,水平不知道。
離子注入機70%的市場份額是美麗堅應用材料公司的。
塗感光材料得用“塗膠顯影機”,東瀛東京電子公司拿走了90%的市場份額。
即便是光刻膠這些輔助材料,也幾乎被東瀛信越、美麗堅陶氏等壟斷。
晶片做好後,得從晶圓上切下來,接上導線,裝上外殼,順便還得測試,這就叫封測。
封測是臺島的天下,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月光,後面還跟著一堆實力不俗的小弟:矽品、力成、南茂、欣邦、京元電子。
華國的三大封測巨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混的都還不錯,畢竟只是晶片產業的末端,技術含量不高。
矽原料、晶片設計、晶圓加工、封測,以及相關的半導體裝置,絕大部分領域華國還是處於“任重而道遠”的狀態。
那這種懵逼狀態還得持續多久呢?根據“燒錢燒時間”理論,掐指算算,大約是2030年吧!
華國國院印發的《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2030年積體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華國晶片的總體水平差不多處在剛剛實現零突破的階段,雖然市場份額微乎其微,但每個領域都在跟進。
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