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錚�庋�娜瞬恢檔糜腖�嗵福�蛭��牧⒅臼羌俚摹N�裁茨兀懇蛭�隕�釔獨��埽��硭�鞠蟣拔ⅰ6�誑鬃有哪恐校�笆俊保�簿褪嵌潦槿耍�Ω門�Τ晌��櫻�Ω門�ε嘌�諾隆⒒袢」儻弧⒃旄0儺鍘�
當然,孔子這麼說,並不是讓讀書人一定要過貧窮的生活,而是說讀書人心裡掛念的不應該是生活條件,而是人生的理想。所謂“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沒有資格做個讀書人。因為衣食住這種具體的生命要求,是人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例如,一個人需要吃飯,不吃飯就會餓死。因此吃飯是人的必要條件。但是光吃飯,不足以做人,“足以”二字就是充分條件的意思。那麼,足以做人的東西是什麼呢?道。《論語》裡有一句話可以參考。子貢以前窮困,後來發財了,他請教老師,如果一個人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驕傲,老師以為如何?孔子說,不錯了,但是還不夠好,“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道”是人生正途。一個人不論在什麼環境下,如果都能堅持行道,並且以此為樂,就接近“人之成”的境界了。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即使一國的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一個老百姓的志向卻不可輕易放棄。因為一個人如果放棄志向,就會分散、漂浮,失去人生的方向。就好像一艘船在茫茫大海里航行,沒有了羅盤針,那麼它就根本沒有什麼“航海”的問題,只是在漂浮而已。用船行大海來比喻人生在世,是很恰當的。人生在世,如果能“志於道”,他就會有方向,每天順著方向努力去走,再怎麼慢,也有走到終點的一天。
txt小說上傳分享
5。一以貫之
我們讀《論語》時,對於孔門弟子的話要有一個分辨,就是:學生的話代表他們個人的心得,而未必“完全等於”孔子的想法。
“一以貫之”這四個字太重要了,孔子在《論語》裡說:“吾道一以貫之”。可惜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說什麼。今天如果做測驗,讓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們回答,孔子“一以貫之”的道是什麼?恐怕大多數人會說出曾子那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果真是孔子的道嗎?
“一以貫之”第一度出現跟孔子的學生子貢有關。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非常聰明,口才了得,是言語科裡的高材生。但聰明人說話愛犯一個毛病:比較。喜歡比一比誰好誰差。他觀察自己的老師,認為孔子“多學而識之”。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賜(子貢的名為端木賜),你以為我是廣泛學習並且記住各種知識的人嗎?”子貢回答說:“是啊,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有一箇中心思想來貫穿所有的知識。”
子貢以為老師年紀大,書念得多,記憶力不錯,然後出來教學生,好像一個有腳書櫥。但孔子認為自己不僅如此,他說我雖然有很多學問,卻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中心思想來貫穿。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箇中心思想把他的學說連貫起來,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呢?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哲學家呢?可惜子貢沒有接著請教老師,到底什麼是您一以貫之的東西。這個事情就變成公案,不了了之。
我覺得孔子心裡大概很想找個機會公開說一下自己“一以貫之”的道是什麼。他教五經六藝,教禮樂詩書,卻不能教自己的思想。因為學生跟老師唸書是希望將來做官,做官只問你知識學會沒有,不問你有沒有學孔子的思想,因為孔子當時還活著,還沒有成為大家推崇的哲學家。孔子有一次上課主動對曾參提起這個話題。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孔子說:“曾參啊,我的人生觀是由一箇中心思想貫穿起來的”。曾參說:“的確如此。”孔子出去後,別的學生就問曾子:“老師所指的是什麼?”曾子說:“老師的人生觀只是忠與恕罷了。”
曾子的說法恐怕有些問題。第一,曾參的年紀比孔子小四十六歲,比他更年輕的學生只有一位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就算他十五歲跟著父親曾點去聽孔子的課,最多隻有十年左右親炙孔子的機會。孔門的資深弟子甚多,跟著老師周遊列國的都算在內,也不見得有誰可以瞭解孔子。第二,曾參在孔子的學生中屬於反應比較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