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開“作者讀者座談會”,編輯準備邀請老沙參加。他家沒有電話,寫信又不保險,編輯決定登門相邀,這才知道老沙的真實情況。編輯不知該說什麼好,老沙卻喃喃地說:“您別哄我了,我知道我不是那塊料,但我還要寫下去。”
“為什麼?”編輯問。老沙很堅定地說:“我兒子大了,作為一個父親,我沒權沒錢沒地位甚至沒工作,毫無一點讓孩子尊重的資本,但我要用每晚坐在他對面刻苦寫作來感染他,為孩子留下一個父親應有的榜樣,讓他以後比我強!
堅決的理由(3)
於是我知道,即使我是一個資質很平庸的老師,但是如果我能夠堅決,我也就不平庸了。
堅決是一個好老師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我自然要以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一個堅決的示範。帶著這樣一種想法,我開始了與孟啟的談話。
堅持還是放棄,這是個問題(1)
中午的談話並不成功。我遇到了一個和我一樣堅持自己觀點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甚至有點佩服他,畢竟他比我小很多。從他的角度看,許多學生對背書已經產生了厭煩情緒,他們開始懷疑這樣背書是否有意義。您應該去調查調查,孟啟這樣跟我說,看看有多少同學表面上說背書是有樂趣的,但是實際上卻牢騷滿腹。他們都不大敢說,我是班長,所以要代表他們說出來。
我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堅決了,原來他覺得自己代表了民意。他很有禮貌,像是在辯論場上一樣,據理力爭,毫不退讓。
忠言逆耳,我雖然心裡不舒服,但理智告訴我,我不能再一味強硬到底了。無論孟啟講的觀點在多少程度上代表了全班學生的意見,他至少不是無理取鬧。也許,我真的該反思一下自己呢。謝謝你跟老師反映情況,我對孟啟說,讓老師再考慮考慮吧。
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我陷入沉思。
我想到,這段時間我們在一起背書,追尋“背書之道”,這“背書之道”究竟是什麼?在背書的同時,我和學生一樣,認真地感悟每一天,體會“每一天,在某一個方面,我都有提高”這句話的深意。我想起,我在黑板上寫“生還是死,這是個抉擇”的激情,想到學生背書背到嘴裡生出泡泡的情景,心中還是充滿欣慰。背書讓很多人戰勝了自我,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可是孟啟的話我也非常理解,他說,背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大家都快堅持不下去了。我當然相信他這番話,因為我也快堅持不下去了。這周我的身體特別疲憊,連日記都快沒有堅持寫下去的勇氣,背書也確實比最初的時候馬虎了,我對自己已經放鬆了時間的要求,我當然理解學生的感受。
這正如一桶水,初挑上肩,還覺得不重,可是如果要挑上它走上20里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跑步也是如此,短距離跑步雙腿的力量足夠能承受,可是距離一長,腿就像灌了鉛一樣,身體也覺得又笨又重了。背書也是一樣的,每天要背3到4篇課文,背完了還要複習前面的課文,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也還行,時間長了這些孩子可能真的有點受不了了。
我不禁反思自己,我是不是太獨斷專行了?我是不是太剛愎自用了?我的要求是不是過高?目的是好的,但是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差距甚大,學生覺得很難實現,反而失去信心。可是,如果輕易改變是不是就妥當了呢?會不會前功盡棄呢?我陷入一個兩難選擇。
人世間有很多道理,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說中國古代有句諺語:“半桶水晃盪晃盪,滿桶水穩穩當當。”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滿瓶不動半瓶搖”,說明人應當追求“滿”。可又有一個來自老夫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一天帶著學生來周公廟參觀,一位學生指著一個傾斜的圓形木器,問那是什麼。守廟的說:“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繩的罐耳在下邊,用繩懸掛,罐身傾斜,打水很方便,後來成了明君的勸戒器。”孔子看著弟子們疑惑的眼神,解釋道:“我聽說宥器這種東西,空虛時傾斜,半實半虛時中正不斜,如果一滿就會翻倒。”守廟人打來水一試驗,果然如此,孔子嘆道:“中則正,滿則覆。”這意思是指人永遠不要求“滿”。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這樣的矛盾在生活中幾乎比比皆是。比如這樣兩句話,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二句是:“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真是叫人該如何是好?
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無數次面臨選擇,無論堅持還是放棄,如果你的選擇最後的結果是成功,說明你的選擇正確,如果你的選擇最後的結果是失敗,說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