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氣象偵察機在凌晨三點半就出發了,仍然是各有兩架飛往費城,波茨菲爾德,以及克利夫蘭。轟炸順序仍然沒有改變,而執行轟炸任務的轟炸機將在天亮後,也就是氣象偵察機發回了報告之後再出發,以保證工程師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原子彈地檢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來的時候,運載著“橄欖”的轟炸機滑上了跑道,偵察機已經發回了訊息,費城上空天氣良好,雖然有可能會在上午變得不適合轟炸,但是仍然有機會投下原子彈。羅雲衝命令轟炸機立即出發。
至於轟炸哪個目標,還要由費城上空地天氣會不會出現變化來決定。
到了九點半,也就在轟炸機已經出發了大概三個小時的時候,偵察機發回報告,費城上空的天氣開始惡化,很有可能不再適合投下原子彈。收到了訊息後,羅雲衝當機立斷,命令轟炸機前往天氣晴朗地波茨菲爾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費城,這次輪到波茨菲爾德倒黴了。後方。羅雲衝仍然無法確定能否在波茨菲爾德投彈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轟炸成功的報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結論。
到十二點半左右,羅雲衝有點急躁不安了。按理說。轟炸機在十二點二十分左右就應該到達波茨菲爾德上空了,而且偵察機也沒有發回天氣變化的報告,那麼現在就應該投下原子彈了,為什麼還沒有報告?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羅雲衝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已經失敗過一次,絕不能再失敗一次了。這十分鐘的時間,對羅雲衝來說,絕對是最為漫長的十分鐘!直到十二點四十三分,前方地偵察機才發回了“紅色”訊號,這是轟炸取得了圓滿成功的代號。到此時,羅雲衝才長出了口氣,而他同時也才發現,汗水已經溼透了他的襯衣。
根據後來執行這次轟炸任務的郭孝賢上校回憶,當時轟炸機在到達了波茨菲爾德上空的時候,投彈點上方的雲層很厚,轟炸機連續四次進入,投彈手都沒有能夠看到地面上的瞄準點,也就是波茨菲爾德市中心的那棟大鐘樓。當時差點就要放棄投彈,準備前往第三個目標,也就是克利夫蘭。最後,郭孝賢決定再飛一次,在第五次到達目標上空的時候。投彈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標,隨即就投下了原子彈,轟炸機上記錄的投彈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
美國華盛頓時間。唐歷29年8月22日12點43分,波茨菲爾德遭到了原子彈轟炸。根據美國政府記錄,當時該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當場死亡,112643受傷,其中絕大部分都在轟炸後十年之內死亡。城區噴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壞,爆炸投影點附近2500米範圍內幾乎無人生還!
根據唐帝國後來公佈的資料,投在波茨菲爾德的“橄欖”的爆炸當量達到了25000噸TNT的威力。這一資料是比較準確的,而且也證明了“內爆式”對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槍式”高得多。當時“橄欖”只裝了12公斤的鈽239,理論爆炸當量只有35000噸。
很明顯。不管是在哈里斯堡,還是在波茨菲爾德,這兩次轟炸行動實際上都帶有很大的實驗味道。這主要就是唐帝國沒有在將原子彈投入實戰之前,進行實彈實驗。這也算得上是當時的特殊情況吧,畢竟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將實彈用於實驗。這是相當浪費的。可問題是,對於核武器來說。兩次“實驗”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損失了一枚原子彈的情況下,實彈與實驗裝置試爆都顯得異常的關鍵了。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唐帝國一供進行了2837次核實驗,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國都簽署了《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後,唐帝國才結束了核試驗,而唐帝國是最後一個簽署該條約的國家。自核武器誕生之後。哈里斯堡與波茨菲爾德也是唯一遭到過核武器打擊的城市。在這兩次轟炸之後。
所有的國家都已經認識到,核武器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將人類推到了毀滅的邊緣!
戰後,新成立的帝國空軍在1152中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戰略核轟炸部隊,而且隨著冷戰的爆發。該部隊一直是帝國戰備率最高的部隊。而成立與領導該部隊的就是帝國首任空軍司令羅雲衝大將。
從很大程度上講,羅雲衝是反對使用核武器,即使是在戰後,他也是帝國軍隊內少數幾個反對核軍備競賽的高階將領之一,只是作為一名軍人。羅雲衝沒有選擇的餘地,在軍人的職責與自己的理想之間,羅雲衝只能選擇譴責。
而對於在完成了兩次核轟炸任務之後的羅雲衝來說,此時他是最輕鬆的。帝國的原子彈都已經投了下去。他再也不需要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