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止境地徵用,任意驅使。天下不堪重負。
阿房宮和驪山工程再徵用七十萬人,各郡都感到困難了。先送來的是重刑犯,重刑犯不夠,改用輕刑犯,輕刑犯還是不足,只得徵集沒犯法的黔首。地方官吏乘機勒索,有錢人可以出錢買脫,沒錢的只好去服徭役。被徵的男子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一旦離去,舉家的生計頓時成了問題。
趙高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派出大量的監工手持皮鞭,督促勞作,服役者稍有懈怠,皮鞭便毫不留情地落在身上。
因為役卒太多,朝廷撥給的糧餉有限,再加上各級工頭的剋扣,役卒每頓吃到的只是兩個黑硬得像石頭一樣的黑麵菜團,喝一碗清得照見人影的鹹菜湯。很多人營養嚴重不良,患上疾病。患病者又會傳染給更多的人。可是他們還要拖著虛晃的病體,每天從事繁重的體力勞作,每天都有人病死、累死。施工處的山溝裡扔滿了役卒的屍體。
工程所需的木料、山石,多從蜀地、楚地運來。這些地區多山林大澤,役卒們不堪重負,一有機會就逃走。官兵儘管嚴加防範,每天仍有大批逃亡的人。當然,也有沒逃脫被抓回來的,結果更慘,他們全被當著其他役卒的面被割去耳、鼻、舌和四肢,直至痛苦而死。
始皇不知道。在他想來,那些做苦工的都是犯了法的罪人,皇帝仁慈在給他們改過贖罪的機會。
他也去過工地巡視。趙高得到訊息,及早作好了準備。他看到的是刑徒們不辭勞苦工作的場面,所過之處全聽到刑徒高呼“萬歲”的感激之聲。
始皇非常滿意,對趙高的工作大加讚賞。但是,沒多久,工地卻傳來刑徒暴動的訊息。趙高還想遮掩事實,可是,事關重大,不得不稟明始皇。
驪山工地刑徒暴動是由三個人發起的。
第一個名黥布,六縣人,二十四五歲,五短身材,瘦削的臉上充滿精悍之氣。他在少年時,有個看相的說他當“先刑而後為王”,就是在他受過面部刺字的刑罰後,就會稱王。這次他因犯殺人罪,被判黥面(即臉上刺字)傳送驪山服勞役。他原名京布,受黥刑後改名黥布。
第二個名魏貌,原魏國的宗室。秦滅魏後魏家抄籍為奴,魏貌也成了秦將的家奴,因逃跑被抓,受罰發徵驪山服苦役。
第三個名彭越,昌邑人,本為漁人,因秦賦稅太重,難以為生,乾脆就在江上當起了土匪。這次被捕原判死刑,因為驪山工地要人要得急,郡守便把他改判發驪山服役。
他們三人被分到一伍,黥布還是伍長。三人意氣相投,由素不相識,結為莫逆之交。黥布跟魏貌和彭越說:“這裡不是人呆的地方,最後不是被累死,就是被餓死、病死。反正是一死,不如豁過去,找個機會逃走,也許還有活的希望。”魏貌、彭越早有此意,只是沒敢明說。因為秦法嚴厲,實行連坐法。如果有一人逃走,一旅(役卒的編制單位。十人為一伍;十伍為一卒;十卒為一旅)的人都要被處死。有些怕死的人就舉報圖謀逃跑者。
三人利用放風的機會,悄悄商定具體的行動方案。機會終於被他們等來了。
驪山陵墓需要上好的木料,咸陽附近山上出產的木料都不能用,一定要產自巴蜀和楚地的木料。
產地有專人專管伐木,等到春暖花開、山上積雪融化,將木料順著溪水流入大河,再紮成木排順長江而下,再從漢水溯水而上,到漢水的盡頭改由陸路搬運到驪山工地。這段陸路的運輸就要由驪山工地派出大量的刑徒、役卒承擔。
這項工作是整個工程最苦、最重的一種。因為自漢水至驪山要翻山越嶺,透過重重山溝,大多半的路程馬車無法通行,只有靠人力搬運。
黥布、魏貌、彭越三人身強體壯,體質較好,便被選中運送木料。三人聽說,好多人就是在搬運木料的路上,鑽入山林中逃跑的。當然也有更多的人被抓回來,受盡折磨,痛苦而死。但是,不管怎樣,運送木料總比在驪山工地有更多的逃跑機會。三人都把這次運送木料看作難得的機會。
但是,事實並非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上路以後,他們就感到押解的兵卒防範甚緊,夜晚宿營,為了防備有人逃跑,卒長總會借用縣城的大牢,小小的空間把幾千人硬往裡面塞。別說睡覺翻身,連腿也伸不直。
如果趕不上縣邑,宿在野外,就不用那麼擁擠了。但是,必須把每五十個人的手捆在一起,翻身小便都要讓其他人知道。卒長為防止犯人逃跑,可謂費盡苦心。
黥布他們都失望了。但是,求生的本能促使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