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美元下降到0�748美元。這是紐西蘭儲備銀行自1985年實行新元浮動匯率以來首次直接介入並干預外匯市場。為進一步控制過熱的國內消費、抑制通貨膨脹,新央行自2003年年底以來連續第12次、2007年第3次提高利率,使新元利率達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國家之最8%。利率的提高推動匯率創紀錄攀高,6月10日1新元兌0�7632美元,上漲至198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央行行長布拉德表示,之所以採取干預行動,是因為從經濟基本面而言,目前新元的匯價是“異常和不合理的”,但是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仍將根據經濟形勢制定。(三)透過調整利率影響本國匯率
第四節 央行之手伸多長:各國中央銀行的(2)
在外匯市場上,如果投機者希望壓低某貨幣的匯率時,可以大量賣空、同時在市場借入該貨幣;如果希望抬高某貨幣的匯率時,可以大量買入、同時在市場上將買入的該貨幣大量的借出。例如,金融大鱷索羅斯曾在1998年透過大舉賣空港元、同時向香港銀行借入港元來衝擊香港金融市場。因此,如果一國中央銀行發現本幣遭遇外匯市場上投機力量惡意攻擊、被大量拋售而面臨貶值壓力時,在前兩種方法都無法抵擋和平抑市場投機氣氛後,考慮到投機者需要借入大量本幣方可補平頭寸,可以用提高本幣利率,來維護本幣的幣值。這樣一方面增加了投機者借入本幣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持有本幣的收益而提升了本幣的買氣,可以集合市場的其他力量來共同對付投機者的賣空力量。更重要的是,從長期來看,提高利率將對該國經濟帶來不良影響,但是該國中央銀行敢於置該國經濟發展於不顧而提高利率,也反映了該國保衛本幣幣值的決心,如投機者仍然不停止其行為,中央銀行隨時可能採取其他更為極端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投機者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否則一般會適可而止。由於提高利率會不可避免地給該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各國中央銀行使用該手段干預外匯市場往往十分謹慎。如果一國中央銀行發現,本幣在外匯市場被大量買入而面臨升值壓力時,可能會降低利率,以使被高估的本幣迴歸合理的水平。
(四)宣佈廢除本國貨幣的自由兌換
當一切手段都無法平抑市場投機力量對本幣的衝擊時,中央銀行很可能採取最後也是最強硬的手段——宣佈廢除本國貨幣的自由兌換。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某些發展中國家的某些特殊時期,如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馬來西亞等國家難以抵擋以索羅斯為首的金融大鱷的衝擊,在用盡各種手段難以奏效的情況下,不得不宣佈實行匯率管制,並制訂本幣林吉特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二、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效果
從日元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先貶後升,以及2007年上半年新元不斷升值等案例中,我們都可以或隱或現地窺見各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活動的身影。總體上來看,中央銀行的干預活動會對市場產生威懾作用,甚至會直接扭轉外匯市場匯率波動的短期和中期趨勢,但有時外匯市場對中央銀行的干預反應也不太靈敏。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效果,並不受中央銀行干預次數和干預金額的影響。綜觀各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歷史,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其一,如果由於突發事件、人為投機、資訊效應差等因素而引起外匯市場短期的異常劇烈波動,中央銀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異常劇烈波動提前結束。其二,如果由於一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央行貨幣政策等因素而引起該國貨幣的匯率長期偏離其均衡水平,那麼從長期來看,中央銀行的干預往往效果不明顯甚至無效。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之所以堅持進行干預,可能主要是為了緩和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跌勢或升勢,避免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發展造成過度衝擊,並讓中央銀行得以爭取時間來重新調整其貨幣政策和外匯政策。背景資料3�4不同背景下美聯儲干預匯市的迥異效果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大動盪的背景下,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MC)因高槓杆投資俄羅斯失手導致鉅額虧損,涉及金額上千億美元。但在美聯儲的積極救助下,幾乎資不抵債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最終免於破產,美國金融機構也躲過了一場危機。而在2007年全球都籠罩在次級貸款危機的陰霾下,自次貸危機爆發到2008年一季度末,美聯儲已經降息6次,總降息幅度高達325個基點,聯合其他發達國家央行向市場注資超過1萬億美元。但是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