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給中國帶來的災難,視之為啟動改革的內因,值得深思。重溫*當年所思所想,其強烈的危機意識,迫切的振興經濟願望,在《財經》本期推出的“改革憶事”專欄首篇于光遠的回憶文章中,亦處處躍然紙上。我們預計,從理解改革大業出發,直面舊體制弊端和十年“*”的教訓,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會成為今年官方和民間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重要內容。其要義,則在於堅定改革信念、推動改革繼續向前。
歷史不會遺忘。在歷過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浩劫之後,中國政治混亂,社會動盪,國民濟處在崩潰的邊緣。世界經濟在同一時期快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漸次衝過10000美元大關;而到1978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窮困的國家之一,人均GDP僅148美元,遠低於當時巴基斯坦的260美元、印度的248美元。痛定思痛,不改革就沒有出路,而透過改革實現民族復興是當時黨心民意之共識。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中國毅然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30年來,兩條紅線貫穿於改革開放全過程:一是從集中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改革,二是從封閉半封閉狀態到全方位開放的轉型。30年改革漫長而曲折,回首望去卻也是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的直接成果就是中國經濟崛起。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GDP增長了倍,年均增長,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