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統都在朝這個方面繼續努力。因此,我可以說,美中關係是一種永久性的關係。”
鄧小平和基辛格博士有記載的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89年的11月10日。
此前的11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十三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透過了《關於同意鄧小平同志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決定》和《關於調整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11月9日,鄧小平會見出席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的全體同志,說:“感謝同志們的理解和支援,全會接受了我的退休的請求。衷心地感謝全會,衷心地感謝同志們。”
第二天,鄧小平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這位美國政府的前國務卿,成為鄧小平退休後接見的第一個外國客人。而當時中美關係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這天,鄧小平身穿深灰色的中山裝,神采奕奕。基辛格一走進會見大廳,鄧小平就迎上去和他熱情握手。鄧小平當著幾十名記者們的面,對基辛格說:“博士,你好。咱們是朋友之間的見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經退下來了。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制度,中國現在很穩定,我也很放心。”
基辛格說:“你看起來精神很好,今後你在中國的發展中仍起著巨大的作用,正像你在過去所起的作用那樣。你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
聽到基辛格說他是“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笑了,說:“我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在需要的時候,我還要盡一個普通公民和黨員的義務。你現在不當國務卿了,不也還在為國際事務奔忙嗎。”。
當基辛格問鄧小平中國將如何確保改革開放持續到下一個十年的問題時,鄧小平回答說:“可以肯定地說,誰要走回頭路,誰就要垮臺。十年改革開放,雖然出了些毛病,現在需要進行治理整頓,但成就是很顯著的。我們前進了一大步,使中國上了一個臺階。這一切來之不易。實踐證明了我們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加強中央的權力是對的,但並不等於改變過去實行的改革開放以及權力下放等措施。”
基辛格看著鄧小平這個可愛的中國老人,說:“你是做的比說的多的少數幾位政治家之一,你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後來,基辛格在同一位外國政治家的談話中對鄧小平作過這樣的評價:鄧小平是中國推行改革的領袖。他著手共產黨領袖從未搞過的改革,解放了農村經濟,把糧食進口國變成糧食富餘國。作為老一代的革命家,不允許共產黨的地位下降,並且要將經濟改革搞下去。
作為鄧小平會見最多的外國人之一,基辛格博士對鄧小平的評價應該說是實事求是的。而鄧小平這個18歲時在法國投身中國革命,並很快成為“少共”的積極分子的中國青年,在法國承擔的第一件革命工作就是為機關刊物《少年》刻蠟版工作。那時他白天在工廠做工,晚上刻蠟版,幹起工作來渾身是勁,並因此贏得了一個“油印博士”的稱號。用鄧小平自己的話說:“我從來就未受過其他思想的侵入,一直就是相信共產主義的。”而正是為了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和友好事業,促進世界和平,這個戴“油印博士”帽的職業革命家和基辛格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並以其求實的品格贏得了美國博士的尊敬。
值得我們注意研究的是,鄧小平在1989年退休前後,分別在10月31日和11月10日會見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和基辛格。一個是鄧小平退休前會見的最後一個外國客人,一個是鄧小平退休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客人,這一前一後是不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出於人為的安排,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我們可以想到的,那就是這次會見中在談到中美關係問題時,鄧小平對基辛格所說的:“中美合作的基礎是有的。那種按社會制度決定國與國關係的時代過去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完全可以和平共處,發展友誼,找到共同的利益。中美之間肯定能找到共同利益。”
作為中美關係之船“起航”的“領航人”,鄧小平在世界和平發展史上刻下了他不朽的名字。
鄧小平迷住了“三邊主義”的創始人
———鄧小平和布熱津斯基
據說,有人曾經在白宮的一個外交使節的宴會上提了一個問題讓與會者回答———在美國,每天都必須要和總統在一起說話的人是誰?
有的人說那當然是第一夫人,有的人說是總統的廚師,有的人說是總統的辦公室主任,甚至還有人說是總統養的小寵物等等。但答案都不正確。那這個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