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也能夠給馬匹帶來一定的防護。

【其後,在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馬鐙這一騎兵利器,極大地提升了騎兵的衝擊力和穩定性,增強了騎兵的作戰能力,將騎兵的重要性再次提高。】

【同時,南北朝期間還出現了另一個關鍵性器具——完整的成套的馬鎧,能夠防護馬的全身。而這樣的鎧甲一般被稱為具裝鎧或者馬具裝,那麼由此又誕生了騎兵的一個新的分類——甲騎具裝,也就是人馬都批有完整鎧甲的騎兵。】

馬鐙同樣是銅鐵質的樣子,兩隻馬鐙分別懸掛於馬身兩側,分為鐙環和鐙柄兩部分;

而具裝鎧則複雜一些,有鐵質的,也有皮質的,畫面中出現了六個部分,分別標有名稱:“面簾”保護馬頭,“雞頸”保護馬頸,“當胸”保護馬胸,“馬身甲”保護軀幹,“搭後”保護馬臀,以及“寄生”豎在馬尾上。

最後,是全身披掛重甲的兵卒騎在同樣具裝鎧甲的馬匹上的樣子。

秦朝。

嬴政看著漢朝的環首刀,以及南北朝期間的馬鐙、具裝鎧,心情激盪。

大秦連年征戰,加上全國對於軍事的重視,他作為最高統治者,對於秦軍此時的各項裝備自然瞭若指掌,對於各項裝備對應的戰鬥力同樣瞭然於胸。

故而,當馬鐙甫一出現,他立刻就看出了這樣的工具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解放雙手,增強穩定性,也增強了衝擊力。

這樣的工具對於騎兵而言,意義絕對是劃時代的。

至於具裝鎧,則是進一步武裝了騎兵,人馬鎧甲俱全的甲騎具裝,擁有的衝擊力和戰鬥力更是遠高於沒有任何防護的普通騎兵。雖然可能會對靈活性造成影響,但單論衝擊力,一名甲騎具裝就極高,更何況足夠數量、排列整齊的戰陣呢?

朝堂上的聰明人有很多,不用皇帝開口,他們就自發地開始記錄神蹟中展示出的各項騎兵裝備和兵器,力求完美還原。

“陛下,”李斯近身,對皇帝低低道,“漢朝的環首刀就先不說,但南北朝能夠給馬匹都裝備完整的鎧甲,組成完整的騎兵,那他們在冶鐵技術上必然有極大的進步。”雖然具裝鎧有鐵質也有皮質,但鐵質的數量絕對不少,這背後的原因很容易推出來。

嬴政點頭:“讓工匠們,還有秦墨加強對冶鐵技術的研究。”其實這項研究本來就一直都在進行,而明朝故事中的火器也離不了冶鐵技術,讓大秦上下對鐵器的重視程度再次提高。

漢朝,元狩四年。

“5:2?!”這是什麼比例?唐朝居然能夠做到步兵和騎兵比例達到三比一,這背後反映出來的內容太多了。

首先,就是他們戰馬的數量絕對非常多,不是簡簡單單地多幾匹,因為騎兵要想形成足夠的戰鬥力,那一名騎兵匹配的戰馬數量一定要大於一匹,要有兩三匹才行——固然唐朝的騎兵未必每一支都能夠做到這一點,但只要有那麼幾支精銳,就會對戰馬數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就是唐朝對戰馬的繁衍一定有一個幾位完善的系統。戰馬的服役年限並不長,大約十年左右,而其中狀態最佳的時期不過兩三年。雖然度過巔峰期的戰馬還能勉強使用,但一般都會速度、耐力都下滑,因而通常會從軍中退役。唐朝若是能夠長期維持這樣的步騎比例,那一個完善的馬政系統必不可少。

再有,就是唐朝的土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問題了。馬,是需要草場的,若是國土面積不夠,馬的數量增多,那很有可能會侵佔耕地,造成糧食產量下降。唐朝若是要大量養馬,不管是朝廷養殖還是分派民間,那都必然要求朝廷能夠滿足糧食需求和經濟需求。

“朕記得,之前說唐太宗的開頭,神蹟說‘四方臣服’,還提到了西域。”劉徹拄著腦袋,回想先前的和唐朝疆域有關的每一句話,“看來這西域也是關鍵之地。”

大漢經過幾代帝王的休養生息,他又大力發展軍隊,此時戰馬也有了數十萬匹,但每次對匈奴作戰,戰馬的折損率也是相當驚人的,那都是錢啊!

“這樣的甲騎具裝,重灌騎兵,適合衝鋒作戰,還能夠阻擋敵軍兵鋒,但不適合長途奔襲。”霍去病對甲騎具裝的鎧甲等還是比較感興趣,只不過這樣的確實不適合他一直以來那種直插匈奴內部的奔襲作戰。“倒是那馬鐙,用途廣泛。”

【自甲騎具裝出現以來,這一兵種就成為了南北朝時期的關鍵力量,或者說,當時的騎兵普遍裝備具裝鎧,而一整套完整的馬鎧,重量幾乎能夠達到四十公斤(自動轉換各朝重量),這使得甲騎具裝的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大唐逍遙小神醫

大唐逍遙小神醫

步等閒
小說《大唐逍遙小神醫》是由步等閒連載的一本非常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大唐逍遙小神醫》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仙俠 連載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