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奏大師;劉武周 (第2/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皇十八年。
自看到前面的瓦崗寨歸降唐朝時,楊堅和獨孤伽羅先是肯定了他們之前對於唐朝歸降人員的猜測——李淵八成是能夠接收的,但這些第一效忠物件是誰,才是真正的問題。
而此時又看到唐朝居然連自己的龍興之地都給丟了,不由大為震驚:“現在唐朝也就下轄關隴和河東一帶,他派遣的什麼人去守衛河東的?怎麼連晉陽都能丟了?大部分地區都不保?”
獨孤伽羅則是充分展現了對李元吉行為的嫌棄之意:“作為親王之尊,一地長官,這李元吉居然扔下城池連夜逃跑,哼。”也不知道李淵到底是怎麼處理這個兒子的。
“只不過,怪不得李世民最終會成為太宗,此次事件大約還是他去解決的,而那些地方歸降的人,只要是將領,恐怕有不少都會跟隨他征戰。”這既是他威望和功績的來源,也是他積累勢力的來源。
【訊息傳回長安,朝廷震動,李淵甚至下達了想要拋棄河東、僅僅守住關中的手令。】
【關鍵時刻,李世民上表,先是誠懇說明了河東、晉陽的重要性,接著又自請帶兵,平定劉武周。於是,李淵將剩餘的關中兵馬全數委託與李世民,命他抵禦劉武周。】
【十一月十四日,李世民率兵自龍門踏過已經冰凍的黃河,屯兵於柏壁(山西新絳縣),與宋金剛相對峙。】
漢朝初年。
劉邦遇到過無數危急時刻,見過了許多大風大浪,唐朝這樣對他來說都不算最險要的。但是,畢竟唐朝的情況有所不同:“差點要夭折了啊,這個唐朝。”
“不過,”他眼中精光一閃,“怪不得這個二子日後會是唐朝的太宗,這種情況,李淵這個開國皇帝都想要放棄,李世民卻上了、最後還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威望又會是何等水平?”而且,李世民的野心,也該不斷發展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清朝一貫看重自己的龍興之地,甚至禁止漢人移居當地,只為了儲存那塊“滿洲傳統淨土”。
康熙也開口強調:“大清的龍興之地,切忌滿漢混雜,一定要保持滿族的文化風俗。還有,決不可想著,遇到強敵,就將滿洲拱手讓與他人!”
太子帶頭回答:“皇父,兒臣們明白,龍興之地是我大清的命脈所在,自當不可讓與他人。”
其餘皇子們紛紛附和。
……
多年後的某個清朝時期。(此處沒有神蹟)
高居上位的人莫名打了一個噴嚏,感覺有些冷,左右侍從急忙為其披衣蓋毯。
【此時,情況對李世民來講並不友好。】
【一方面,劉武周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地區,士氣正隆,而己方卻因為接連丟失土地而有些人心惶惶。】
【另一方面,此前唐朝在劉武周來襲時,已經先後派出四次軍隊抵擋,也就是說唐朝已經丟了四次援軍了,那麼此時的關中所有兵力,必起劉武周也未必有多大的優勢。】
【對此,李世民的選擇是休兵秣馬、收攏百姓和糧草,大軍堅守不出,與此時堅守絳州的唐軍互為犄角,只讓非主力部隊在空餘時間出去突襲。】
明朝,洪武年。
見李世民又開始駐紮城內、堅守不出,朱柏就把目光投向了此時也在殿中的耿炳文。
耿炳文先是看向朱元璋,見他示意,這才開口解釋:“唐太宗的守城並非純粹的守城。如神蹟所說,當時情況對唐軍其實非常不利,”
“那就是他要再次消耗敵人、積累自身?”朱柏聯想到之前的淺水原一戰,李世民同樣有過堅守的情況。
“不止,當時唐太宗並未派人出動騷擾,而此次他讓非主力出動,他是在建立自己作戰的節奏,同時嘗試打斷或者打亂劉武周的陣腳。”耿炳文說道,又想起神蹟那個“節奏大師”的說法,不由贊同。
【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作戰的一個關鍵,就是要能夠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這並不是說己方與敵方互不相干,而是說在作戰過程中,“我”要找到自己作戰的節奏,有自己的步調,而不是一味被敵人牽著鼻子跑,“我”必須要掌握主動權。】
【之前唐軍屢次敗退,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始終被劉武周牽著打也是一個原因,劉武周攻打一個地方,援軍就去支援一個地方,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不曾有過提前的防禦或者攻擊。如此一來,始終都是疲敝之師,也始終不能佔據主動。】
【而真正優秀的將領,大多都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