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封王與中央 (第1/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朝。
雖然沒有被直接點名,但劉徹也感受到了神蹟中這段話和自己的關聯:別的不說,禁止私鑄錢幣,不正是自己再次確立的制度嗎?
為了能夠更好地籌措錢財,推廣朝廷的五銖錢,自己可是廢了好一番力,反反覆覆六次改革,對任何敢於私鑄貨幣的人採取死刑的處罰,並且對銅礦銀礦等礦產都嚴加管控……
這些舉措,加上他御極多年所積累下的權力威望,才比較好地達成了他的目的。
利益啊,私鑄錢幣帶來的利益,可不是輕易能夠放手的,特別是與其相關的聯盟團體已經形成的情況下。
漢朝初年。
劉邦又灌了一口酒,對於賈誼的建議中那個改秦制的建議並沒有太過在意。
這確實是他這個開國君主遺留下來的問題,理論上,建立新的王朝後就應該制定這個王朝的禮制規則,但是他基本上還是沿用了秦朝的一系列內容,包括官職、衣著等等方面……
但現在他有興趣關心這方面嗎?還真沒有。
倒是賈誼,劉邦不無惋惜地嘆口氣:“確實有國士之才,但年輕人啊,可惜了。”賈誼的能力有沒有?有,從這幾段話中能夠看出來,不管是他本人的政治建議,還是後世對他的高度評價,都能夠證明他的才能。
但有才能,不代表能夠實現,也不代表他能夠就此登臨高位、備受重用。懷才不遇之人還少嗎?
賈誼雖好,但年輕氣盛,與當時劉恆所處的朝堂環境並不能完全合拍。而劉恆,這個兒子他之前不太瞭解,但現在看來,也切切實實是他的兒子。
【劉恆時期,漢朝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劉邦、呂雉,直到劉恆,一直都致力於發展民生,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耕者有其田”之後,民間的矛盾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但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是。用賈誼的話來說,那就是“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而這些令人痛哭流涕、長太息的事情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呢?自然是中央與地方諸侯,以及漢朝與匈奴之間。】
【賈誼年少成名,對此自然也有著一番見解。在成為太中大夫後,他就率先對中央與地方諸侯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讓諸位列侯都回自己的封地去。】
【沒錯,這就是讓周勃最終削去丞相之位,作為表率帶頭回歸封地的政策。】
【劉恆同意這個政策嗎?相當同意,他克服重重阻礙,最終還是將周勃等人送回了各自的封地。】
【而作為被克服的阻礙,賈誼自身也是其中之一——劉恆本想讓賈誼領受公卿之職,但周勃等人因賈誼提議列侯歸國的事情極力反對,“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賈誼升職的事情就被擱置,隨後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再看一遍當初自己讓列侯歸國的過程,劉恆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藩王登基,這些人就是他的心頭刺,讓他晚上睡覺都不能安心。這樣的情況下,他如何願意讓這些人長留長安?
至於賈誼,“朕也是為了保全他,過了幾年,朕不就又把他召回長安了嗎?”就當時的情況,所有列侯都視賈誼為眼中釘肉中刺,是不死不休的敵人,他若是還留在長安,基本上難以全身而退,自己將他遷為長沙王太傅,也是讓他遠離漩渦、同時磨礪一番。
秦朝。
嬴政感到了些許糟心:“匈奴,也能是讓一個王朝痛哭流涕長太息的問題?”這個漢朝到底有多貧乏困窘,連匈奴都成了心腹大患、說不定還難以匹敵的敵手。
倒是那個“漢承秦制”,嬴政倒是基本確定了,漢朝、起碼漢朝建立初期,對他大秦可以說是大半都傳承了下去,沒有多加改動。
而漢朝這個王侯的制度,王國是能夠起兵反叛的,但劉恆、賈誼都力求將周勃這些列侯趕往封地,那說明這些人並不能真正起兵反叛,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軍權。
這麼做,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宋朝。
朝堂上也有自認為懷才不遇、政治環境惡劣的人因著這“長沙王太傅”想起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成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賈誼又被劉恆召回長安,與劉恆探討鬼神的道理。劉恆依舊欣賞他的才華,但並沒有再次重用、讓他任職中樞,而是改任他為梁懷王太傅——當然,這相比之前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