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打算縱兵侵擾劫掠這件事情,阿敏還有著自己的理由:“朝鮮王雖已盟誓,但吾等並未與盟。”雖然朝鮮國王盟誓了,但我們可沒有進行盟誓啊!因此,“軍還時,可仍縱兵掠之。”】

【理由看起來非常充分——雖然不要臉。】

【當然,這種不打算遵守盟約,一點信義都不打算講的想法,也立刻遭到了後金其他貝勒們的勸阻:“雖然我們沒有前去盟誓,但是誓書中也都已經簽上了我們的名字,並且對天地焚燒了啊!”這樣一來,怎麼能說我們沒有盟誓呢?

而既然已經盟誓了,那麼再縱兵劫掠的話,“恐非義也”,且“此行俘獲已多”,都已經收穫很大了,還是收斂收斂吧。

“當和議未成之先,軍士掠取,猶屬無傷。和議既成,復行掠取,咎豈不在吾等乎?”】

【話說的很全面,但是實際效果就和之前勸說阿敏不要繼續進軍時一樣——沒有用。】

【阿敏根本不聽,直接下令,讓八旗將士分路縱掠三日,財物人畜,都可以在範疇之內。】

【隨後,後金軍隊抵達平壤,阿敏在這裡又新締結了一份盟約,其中加入了在江華島之時沒有的一些新內容:朝鮮必須向後金進獻禮物、以待明使之禮待後金使者、不得築城練兵、不得收留後金逃人等。】

【而這份新盟約的締結是江華島朝鮮國王等人不知道的,最終,朝鮮一方決定,與後金往來之時一律按照先締結的江都之盟的條件,不管這個後來締結的、朝鮮國王一方不知曉的平壤盟約。】

清朝,康熙年間。

在場之人雖說是都看過關於大清建國的歷史,但大部分人也主要是為了從中瞭解先祖的偉業、創業之艱辛,以及順帶批判一下前明的腐朽。

至於阿敏這件事情,除了愛新覺羅皇室中人瞭解地更清楚一些外,不少滿洲大臣其實是沒有那麼明晰的。

直到此時,看到阿敏數次用兵自專,完全不管其他貝勒們的意見,更是連太宗皇帝的命令也時有違背……他們不得不感嘆一句:二貝勒阿敏,最後栽的不冤啊!

太宗皇帝、大汗當時讓你們簽訂和約,然後就可以班師回朝,以便保證遼東的防衛力量,以免明朝發動突然襲擊;結果,你就非要想著前往漢城,甚至還想要在這裡住下來;

讓你們在簽訂和約之後,就可以收攏八旗將士,不去劫掠百姓,好展示一下我八旗將士們的風采,也昭示一下我大金是不會對盟友下手的,而是一個懂禮守義的國家……結果,你就又縱兵劫掠……

看在阿敏帶兵有功、且身為四大貝勒之一的份上,太宗皇帝沒有太過計較;可阿敏呢,之後也沒有半分反省的意思,最終搞出了那樣大的簍子……

真真是,栽的不冤!

看看人家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做得多好,一直深受太宗皇帝信重,在阿敏倒了之後,還接手了阿敏的鑲藍旗;再看看人家克勤郡王嶽託……這兩位都是傳下來了爵位的。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啟很確定,神蹟中的明朝,確實是在走下坡路了,而後金此時也確實是在上升階段——這個事實不好聽,但確實如此。

況且,此時的明朝內部還紛爭不斷,指望明朝朝廷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然後能夠一舉蕩平後金、穩定蒙古、平穩中原,還不如指望明朝內部的那些中原義軍之中,能不能出現一個足夠出色的隊伍,然後定鼎天下,穩固中原,轉頭再將後金打出去呢。

不過,對於後金內部的政治問題,他也同樣關注,畢竟這也事關中原漢家天下:“阿敏能夠在皇太極釋出命令後仍不遵守,在多為貝勒的勸阻下毫不聽從……那後金日後的作戰中是否同樣會如此?”

他當然不是為後金著想。後金要是能夠亂一點,那更好。

但是,他要為中原百姓們想一想。這一次,倒了大黴的是朝鮮的百姓,先是被攻打、屠戮、劫掠了一番,隨後雙方簽訂了盟約了,結果還是又被劫掠了一番……

況且,這一次,雖說阿敏是縱兵劫掠,但必然也會死人。

別的不說,皇太極對於安撫民心的打算雖然是為著後金,但是他這種想要拉攏民心的做法對於百姓們確實是有好處的——和約都已經簽訂了,完全沒必要再白遭受難。

可,皇太極本人想得好,但是他派出去的將領們能夠聽從他的話嗎?

這一次是阿敏不聽他的命令,那下一次呢?下一次,或者某一次與中原交戰後,他派出去的將領就能夠保證執行他的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大唐逍遙小神醫

大唐逍遙小神醫

步等閒
小說《大唐逍遙小神醫》是由步等閒連載的一本非常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大唐逍遙小神醫》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仙俠 連載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