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成功招降 (第3/4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人聽聞之後,都會害怕你們。】
【諸貝勒就再次宣告,之前遼東殺戮雖然有時局原因,但我們都非常後悔;至於永平的事情,那都是二貝勒阿敏的過錯,我們都已經將他幽禁處理了,所以這不能直接怪罪到如今的後金頭上……】
【而祖大壽的想法傳達到皇太極耳中後,皇太極卻也不能就錦州一事給他保證——畢竟,後金雖然這一次出戰多是在圍城,但是士卒也已經開始疲憊,絕無可能立刻接著直接前去攻打錦州的。】
【於是,他向祖大壽等人傳話道:“只要你們投降,想怎麼處理錦州的事情都可以,全看你們能想出什麼辦法來。但是如果你們依舊不投降,那麼就只能困守在大淩河城中了,什麼都得不到。”】
唐朝,貞觀年間。
雖然想過祖大壽等人是否會堅守到最後,但是如今大淩河城開始考慮歸降一事,也並不出乎眾人意料。
畢竟,大淩河城內如今確實是已經了無希望,外無援兵,朝廷放棄;內無糧草而人相食,“析骸而炊”……即使要堅持下去,很多時候,人也都需要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但是,大淩河城內的這些人,堅持下去的理由好像沒有那麼充足;而皇太極,也確實是一個揣摩人心、攻破軍心的好手。在他數次招降書、以及對城內普通軍民的勸說的信件下,原本或許就不那麼堅定的信念,只會越發動搖。
——更何況,殺人吃肉啊,這樣的事情,確實不是所有人都能毫無負擔地接受的。
——以及,皇太極有句話又確實是直指核心,“爾既殺人以食,他人獨不食爾肉乎”。
李世民作為一個招降過許多人的皇帝,在這方面有著充分的經驗,他看著祖大壽親自出城與後金將領商討歸降條件,表達自己的意願,不由道:“雖然祖大壽這個理由非常合情合理,但是朕怎麼總覺得好像有些不對……?”
為國為家為身,沒能忠於國,而選擇了身,那麼就要對得起家,因此祖大壽要求後金攻下錦州,讓他能夠與家人團聚……這個邏輯非常通順,沒有問題;而從情理上講,也沒有任何問題,他在意自己的家人,這有什麼問題?
但是,李世民就是覺得彷彿有什麼地方有那麼一點不太對勁。
他覺得,不能說祖大壽的投降不夠誠心誠意,但是彷彿也確實有那麼點不夠誠心誠意。
房玄齡等人按照李世民的懷疑開始思考,發現好像確實有那麼點——最起碼,祖大壽這樣的要求提出來,他總應該清楚皇太極不太可能直接攻取錦州。
但是他還是提出來了這個要求……加上皇太極的回應,“爾等降後,錦州或以力攻,或以計取,任爾等為之”——他不會想著自己帶兵逃向錦州,然後以此來作為攻下錦州的計策吧?
但是這個計策,一旦祖大壽真的存了其他想法,那麼就完全變成了逃回明朝的方法。
【第二天,十月二十七日,祖大壽再次來信,信中先是再次表明了一番投降的決意,“只要我投降,不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應當盟誓天地”;
接著,祖大壽就提出了他心中的攻取錦州的計劃,可以由他派一人潛入錦州,與弟弟錦州守將祖大樂聯絡,但潛入之人有被抓獲受審的風險;或者,由祖大壽本人親自率軍詐作逃走的樣子,進入錦州並伺機奪取。】
【至於採用哪個方法,就交由皇太極決定。】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帶著城中諸人正式投降。其中,副將何可綱依舊不願意投降,最終由祖大壽殺死。接著,眾人與皇太極、諸貝勒對天盟誓,進入後金軍營,然後便是商議攻取錦州的計策。】
【至此,大淩河城之戰算是到達了結局。】
【而經過一番商議,十月二十九日,貝勒阿巴泰、德格類、多爾袞、嶽託幾人帶著四千士卒,均著漢人裝束,與祖大壽以及他麾下的三百五十人準備前往錦州,但是當天夜間,大淩河城內槍炮聲不絕,但因為大霧,未能抓獲相關人員。】
【而錦州城的明軍則因為這槍炮聲,以為是祖大壽等人突圍成功。】
【十一月初一,皇太極召集諸貝勒議事,他雖然也擔心祖大壽可能復叛,但還是決定派祖大壽前往錦州。畢竟,此事一本萬利,冒些風險也無妨。
如果祖大壽信守諾言,令錦州歸降,那麼,明朝就再也不能以錦州或寧遠威脅後金;而若是祖大壽沒有信守諾言,那麼後金也已經有了祖大壽的子侄,這些人可都是有所能為的人,完全可以厚加恩養,日後再發揮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