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律察割為了侍奉我,都沒有管他的父親,因此可以保證他的忠心不二。】

【耶律屋質辯駁:“察割於父既不孝,於君安能忠!”】

【但是耶律阮並沒有採納耶律屋質的建議,相反,在天祿四年,還將耶律察割留下來侍奉自己。】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對於耶律屋質的辯駁還是較為贊同的——並不是說於父不孝之人一定不會忠君,但是是否孝順父母顯然是一個篩選臣子的最簡單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多半時間還是很有作用的。

更多情況下,一個能夠孝順父母的人,更能夠忠於君王。這樣的人更會更認同一個王朝所施行的思想政治體系,他屬於框架之內,如此一來,破掉框架的可能性就會遠低於那些連最基本的孝順都不能達成的人。

而謀反叛亂弒君,顯然是破掉框架的最大表現。

“但耶律阮,這個遼世宗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耶律察割是否孝順父親,”劉恆對劉啟教誨道,“而是他作為皇帝,不能有識人之能,不能及時察覺到自己身邊的危險。作為一個並非傀儡的君主,卻連自己本身的安全都無法保障。”

忠與孝是一回事,耶律阮不能明辨是非,就是他作為皇帝的巨大失職。

劉啟若有所思地點頭應下了父親的教導。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對於耶律屋質的話非常贊同,這正和他在大宋舉國推廣的孝道文化極為相合。

他堅定道:“厚人倫者莫大於孝慈,正家道者無先於敦睦。而《孝經》孝治天下,乃群經之首。”

大宋在混亂的五代十國建立王朝,正是應該統一國內思想,用統一的思想來穩固統治,強化朝廷的力量。而要達成穩固統治的效果,什麼思想會比儒家的思想更合適呢?儒家的思想中,又有什麼比“孝”更容易讓百姓接受、深入人心、達成共識、並易於官府評判呢?

當然,即使“孝”很容易就能夠在百姓中流傳,且易於官府加之評判,但想要藉此更好地加強官府權力,也要出臺一些號召和懲處政策,先前,趙匡胤就下發過相關詔令:“川陝諸州察民有父母而別籍異財者,論死” “荊楚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籍異居”。

趙匡胤又看向在場的趙光美、趙德昭、趙德芳幾人:“大宋以孝治天下,爾等須得以身作則,為天下百姓充當榜樣。”

趙光美等人紛紛正色行禮,鄭重應是。

-

而後來的宋朝君臣們,包括北宋與南宋,更是對耶律屋質的話大力贊同:孝道,如此重要,一個人連孝都做不好,怎麼可能還能指望他忠君?

他們大宋可是為了孝順父母,子孫們都能夠割肉療親!只有這樣的孝子賢孫,才能稱得上是正面榜樣。

而南宋君臣們則更是有一番說法:靖康之變,志士投袂,起而勤王,臨難不屈,所在有之——這正是因為大宋推崇孝道,孝與忠相結合,才能有如此多的忠於大宋的仁人志士啊!

【天祿五年正月初一,中原地區,郭威自立,國號為周。劉崇亦在太原自立為帝,建立了北漢。】

【六月初一,因為後周的威脅,劉崇向耶律阮求援,自請為侄,並請耶律阮冊封自己。】

【耶律阮最終答應了劉崇的請求,先冊封了他,隨後開始商討出兵的計劃。】

【在九月正式出兵前,還有一個插曲:七月份,耶律阮到了太液谷消暑,呆了三天,耶律察割在此期間就曾經試圖發起叛亂,但沒能成功——而耶律阮還是並沒有任何察覺。】

【九月初一,耶律阮親自領兵南下,也迎來了他人生的終點,遼朝第三代帝王的統治終點。】

遼朝,會同元年。

耶律德光不可置信:“才五年而已!”才登上皇位不過五年,你居然就打出了結束?還是因為自己的用人不察,識人不清?

雖然因為叛亂而死,五年時間也很正常;不如說,若是登基時日依舊,反倒不容易因為謀反而死。但是耶律德光還是不能接受。

別的不說,君主繼位不過五年就因謀反而崩,在大遼,君主的威望又會變成什麼模樣?皇帝的權威又還能夠剩下多少?

怪不得,怪不得日後大遼的貴族謀反能夠形成“風尚”,實在是這一系列事件帶來的影響太大了——大到後來的君主如何手段凌厲,也不能完全消弭掉貴族們有時候想要搏一搏的心思:因為他們是真的成功過的!還屬於比較輕鬆的成功!

而且,大遼的時間線很清楚,所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大唐逍遙小神醫

大唐逍遙小神醫

步等閒
小說《大唐逍遙小神醫》是由步等閒連載的一本非常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大唐逍遙小神醫》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仙俠 連載 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