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駱駝騎手 (第2/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契丹的各路軍隊開始逐步北還,開始撤軍——當然不會這麼一路平靜。
三月初二,北上的過程中,一部分契丹軍隊路過祁州(河北無極縣),於是順便用羸弱的兵馬引誘祁州出戰,再用精兵猛然出擊,奪取祁州城門,攻克祁州。】
【三月初九,杜重威與馬全節、李守貞、皇甫遇等人會兵與定州,趁著耶律德光率軍不斷北還的機會,先收復祁州,又繼續北上、主動出擊,與十四日開始大舉進攻。】
【三月十四,杜重威等圍攻並佔據泰州(河北保定),正是燕雲十六州之一;十八日,收復滿城(河北滿城縣);十九日,收復遂城(河北徐水縣)。】
【此時,後晉一方其實最後的作戰目標,是在這一系列作戰中打擊契丹的作戰能力,最好有機會去攻克幽州。】
明朝,洪武年間。
朱棣搖頭:“耶律德光不會坐視自己失去燕雲地區的,整個遼朝也不會。”所以說,倘若後晉是收復了滿城、遂城這兩個邊境線上的城池,耶律德光未必會有太大反應,但泰州就不一樣了。
燕雲對於耶律德光來說是什麼?是功績,是讓整個遼朝對於他這個皇帝臣服的功績,也是他穩固皇位的一大關鍵。遼朝此時圍繞皇位的鬥爭可從來不少,同時又相當理所當然。耶律德光要壓服這些人,就得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況且,他想要推行一定程度的漢化,想要推動遼朝向帝制轉型,也少不了燕雲這一功績來作為支撐。
另一方面,從耶律德光本人的治國目標來講,燕雲十六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佔有燕雲地區,進可以作為南下的基地,收攏中原;退可以作為遼朝本土的第一道防線,拱衛遼朝本土安全——對於宋朝來說,燕雲很重要,對於遼朝同樣如此。
所以,即使遼朝內部對是否南下中原有著鬥爭,但對於保住燕雲地區整體還是持統一意見。
朱棡同意這一觀點,即使不看後來宋遼兩國的爭端,只從當下的形勢判斷,也能夠知道耶律德光是必然不願意失去燕雲地區:“而且後晉內部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當時石重貴為了獲取足夠的軍費,又是每七戶湊出一副兵械供應一個士卒,又是派遣三十六名使者分道盡括民財,這些使者還都是拿著兵器鎖鏈直接進了百姓家裡……”
這樣的做派,百姓怎能不恐懼?況且,又有各地州縣趁機搜刮百姓、狼狽為奸,剛剛才經歷過戰火,又遭遇這樣的官府,只能是民不聊生。
而這樣一來,後晉能支撐得起多久的征戰?特別是後來石重貴還驕傲自滿、主動發起戰爭。
【等到第二天,也就是二十日,杜重威就從遂城退兵到了滿城。】
【原因是攻克遂城後,在契丹軍中的俘虜中,一個原本隸屬於趙延壽麾下的人向杜重威反饋了一個訊息:耶律德光昨天已經回到了古北口,結果聽到飛馬傳信說後晉軍隊大舉進攻、要攻克泰州了,立刻決定將輜重送回塞外,但輕騎全部留下,由他帶領重新南下。共有五萬餘騎兵,明日前鋒必將到達。】
【於是,杜重威就和李守貞商議決定,為避免孤軍深入缺乏糧草,暫且回退泰州,看看契丹軍此時的情況再說。】
【因而,後晉大軍不斷後退,二十日退到滿城,二十一日退到泰州,二十二日,趙延壽率領契丹前鋒軍逼近泰州,二十三日,後晉軍隊從泰州退出南逃,一路逃至陽城附近,被契丹軍追上,大幅潰敗。】
【隨後,後晉軍隊進入陽城(河北順平縣),二十四日,重新整頓,在城外列步兵方陣迎擊契丹,雙方交鋒二十餘次,最終後晉守住了陽城,契丹軍隊暫且退去。】
【後晉軍隊繼續南撤,二十六日,在南撤途中被契丹騎兵圍攻,且戰且退,不過十餘里就已經人馬飢乏。】
秦朝。
王翦看著後晉大軍的行動,越看越覺得不對。
這仗怎麼能這麼打呢?
耶律德光不帶輜重,只帶騎兵直接南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保住泰州、保住他已經擁有的燕雲地區,而不是南下滅亡後晉——雖然他有著就地徵糧的方式,但這不能改變五萬餘騎兵沒有攜帶輜重的前提條件。
那麼後晉軍隊為何要這樣馬不停蹄地南逃?就算要撤軍,也要講究一個陣勢,講究穩紮穩打、保持軍隊的基本穩定和戰鬥能力。要有規劃,要明確每一步退到哪裡、糧草輜重是否足夠、不夠的話從哪裡彌補……
而後晉軍隊這樣的撤退,莫名顯出了幾分慌不擇路、一心只想退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