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觀入仕?
在這一刻,乾清殿眾多重臣反應不一,像宋禮、金忠、李志剛這些文臣,其實大多都有建文朝出仕的經歷。
換而言之,文官中大部分的朝堂重臣,都是建文舊臣。
朱棣靖難才三年。
你總不能把昨年科舉的進士提拔到尚書的位置吧。
還是得用舊臣。
何況人心各不同,不是所有建文舊臣都能像景清和方孝孺,從某方面來說,景清、方孝孺之流,與大明無益。
但話說回來,中華五千年屹立不倒,正是因為有景清、方孝孺的這種精神。
黃昏以前為何要聖母心?
就是因為這種精神。
在景清方孝孺眼中,朱棣的靖難和外族入侵併無多少差別,所以他倆寧死不屈,而這種精神不會因為滿門抄斬或者被夷十族而消失。
中國但有人在,但有書在,這種精神就永不磨滅。
離大明近一點的反清復明。
遠一點的民國之後。
乃至於那黑暗而讓人熱血奮湧的二十世紀,正是因為這不屈的精神,才讓中國昂首屹立世界之林,而且必將走上頂端。
中國文化,五千年燦爛,亦將更璀璨。
扯遠了。
都是建文舊臣,所以各位尚書對黃觀的重新入仕並不意外,也不反感。
且黃觀若是入仕,一個行部右侍郎完全夠格。
但是,在場的還有一些武將。
武將大多都是靖難功臣,朱棣畢竟還是提防建文舊臣,兵權不可能讓建文舊臣去掌控,所以徐輝祖官至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看似很高,實則很尷尬,沒有實權。
要不是朱棣刻意交待後軍都督府事王寧,徐輝祖連鷹揚衛都沒有。
靖難武將是不願意看見黃觀入仕的。
其他建文舊臣還好,像吳溥、胡廣、解縉之流,雖是建文舊臣,但他們並沒有懸名在陛下發布的奸臣名錄上。
而黃觀懸名奸臣名錄。
還是第六。
拍在他前面的是哪些人?
齊泰、黃子澄等人。
這些人都被陛下殺了,包括被姚廣孝譽為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
但是現在陛下要用黃觀。
這什麼意思?
在靖難武將眼中,陛下這是在推翻他自己靖難的立場,是在告訴天下人,奸臣名錄都是忽悠人的,天下人會怎麼看?
原來陛下在造反啊。
當然,天下人怎麼看陛下不重要,因為朱棣是陛下是天子,他有一萬種手段方法來給他洗白,只要他做得好,百姓安寧,造反不造反並不重要。
但對於靖難武將就不一樣了。
我們靖難原本是順應天命,好傢伙,結果陛下搞這麼一出,搞得我們是在造反。
萬一以後你們老朱家的江山,就像宋朝一樣,跑來跑去,又跑回到朱標那一脈了呢,哪我們的後人豈會要被清算?
這事不是沒有可能。
要知道朱允炆雖然死了,但朱標的後人並沒有被殺光。
成國公朱能率先出列,“陛下,此舉不妥!”
與此同時,五軍都督府的高官,包括一直在京畿的駙馬王寧,也同時出聲附和:“請陛下收回成命,黃觀乃是亂臣賊子,陛下仁慈留他性命已是天恩浩蕩,怎可讓他再入仕,還是行部侍郎。”
朱棣嗯了聲,“你們有意見?”
朱能大聲道:“臣以為,黃觀雖然這幾年老實,但其人卻是導致我大明波折的罪魁禍首,若是沒有黃觀之流在建文帝面前攪弄是非,哪有陛下的靖難登基——”
朱能忽然噤聲。
這尼瑪感覺自己說錯了話。
果然,朱棣臉黑了。
朱能你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黃觀攪弄是非,所以老子這個燕王靖難能夠成功,還是靠這群讀書人了,老子辛辛苦苦打的仗,那些死去的將士都毫無意義?
倒也不好發作。
畢竟這事在明面上,確實是靖難清君側。
朱棣揮手,不容置疑,“此事朕意已決,在有議者,斬,無赦!”
這就是當天子的好處。
管你的旨意正不正確,只要說了這句話,臣子們再有意見,也只能在肚子裡憋著,不服氣?
那就憋到你服氣為止。
當然,這有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