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嗤茸印蔽抖��
那時,他搞武裝鬥爭,經歷了多次輾轉起落,這其中有些過程仍然鮮為人知……
1。1 一把菜刀起家
賀龍原名文常,字雲卿,乳名常伢。1896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南西北部一個偏僻的集鎮——桑植縣洪家關。這一帶山高林密,地瘦人貧,是有名的苦寒之鄉。賀龍父親賀士道以務農為業,兼作裁縫,一家九口人,薄田卻不足兩畝,一年到頭,收入很少,生活相當艱難。
賀龍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出生時,全家高興得不得了。族人鄉親都說,賀士道福分不淺,遲生貴子,以後定能多子多孫;也有人說,這孩子降生時,狂風暴雨,雷電交加,恐怕不是凡人;還有人認定這孩子日後定有非凡的壯舉。迷信、愚昧的村民們對這個小生命寄予了莫大希望,給孩子描繪出夢境般美好的未來。然而,現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
那時的中國社會已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不斷加劇的年代。在無能政府的統治下和來自外來帝國主義的壓迫下,一個自豪的民族走向了衰落。歐洲列強正在欺凌中國,侵吞中國的領土,強迫統治者接受帶有掠奪條件的貿易,可軟弱無能的統治者們對此卻一無所措。當時,湖南、湖北連年發生嚴重的水旱災荒,人民飢寒交迫,爭食草根、樹皮,餓殍枕藉,幼小的賀龍掙扎在飢餓線上。他長到六七歲時,依然衣不蔽體,食不裹腹。
黑暗的社會,窮困的生活,使賀龍自幼憤世嫉俗,倔強好勝。1903年,父親託人送他進本族私塾讀書,祖父高興地為他取了個學名叫賀平軒,希望小孫子能“平步青雲,翔霧連軒”。然而,生性不羈的賀龍因受不了別人的冷眼歧視,不久便輟學回家了。這時,疼愛他的祖父已經病故,祖母見他讀書無望,又特意將他的學名改為“賀振家”,希望他好好務農,來日振興家業。這樣,剛過十三歲的賀龍就挑起了家務勞動的擔子。
八、九歲時,賀龍由族人傳授武藝,學會拳棒。從十三歲起,他出外謀生,和鄉友結伴趕騾馬,馱運鹽巴、茶葉等,後兼做木貨生意,奔走於湘鄂川黔邊的崇山峻嶺中。起初他身高不及馬背,上下馱子要搭高板凳;寄宿客棧時,自己割草,自己喂牲口,不吃葷,不喝酒,一心想賺線幫父親置買田產,振興家業,被客棧老闆稱作“能吃苦耐勞的小騾子客”。可是,湘西一帶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各隘口、要道的稅局如狼似虎,不論賀龍怎樣省吃儉用,一家生活終無多大起色。漸漸地,賀龍對振興家業的觀念發生動搖。
辛亥革命前後,長江流域民主革命浪潮風起雲湧,部分同盟會會員組建共進會,聯絡並吸收舊式會黨。賀龍因從事馱運生涯,多次出入鄂西,見多識廣,結交了哥老會中有影響的人物,間接地接受了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那時,他雖然沒有參加推翻清王朝的政治鬥爭和武裝鬥爭,但已認識到腐敗的清朝政府和黑暗的社會必然要被推翻。他曾對人講:“這個世界,只有推翻皇帝,窮人才有飽飯吃。”1913年,他在湖北施恩(今恩施)加入了哥志會組織的“漢流”,誓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鬥。由於年紀小,十七歲的賀龍,改用賀雲卿的大名,當了最小的“十排老么”。
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可是,勝利的果實卻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大地主買辦階級所篡奪。孫中山再次東渡日本,把同盟會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準備發動一場反對袁世凱的革命。
這時,洪家關來了一個陌生人。
此人叫名陳圖南,賀龍的老鄉,在日本留學時,參加同盟會後轉中華革命黨,給孫中山授命為川黔湘鄂聯絡使。1913年,他奉命加籍,名為小學教員,暗中組織人槍,籌劃討袁的武裝鬥爭。這年秋天,陳圖南慕名專程到洪家關拜訪賀龍並留連兩日。賀龍從他那裡第一次系統地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並由他介紹加入了中華革命黨,從此走上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道路,他的戎馬生涯也由這裡起步了。賀龍回憶這段往事時,曾對人說:“我清楚地記得,我不僅僅是簽上了名字,而且還按上了手印。”
賀龍常對人講:“天不翻,日子沒法過;手裡沒有槍,天就無法翻;窮人要翻天,手裡要有槍。”1915年冬,袁世凱復闢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雲南都督蔡鍔宣佈獨立,親率護國軍插進四川南部,向北洋軍閥開戰,拉開了護國戰爭的序幕。為策應蔡鍔起義,早在湖南開展討袁鬥爭的中華革命黨人,也在湘西醞釀舉兵,授命賀龍到石門泥沙組織軍隊,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