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中府開設後,朝廷於此大置邊屯,軍資給養不只能夠滿足自身,甚至還能給四鎮一定的回哺。
而在烏滸河西南,便是呼羅珊地區,本就是原波斯帝國統治核心地區之一,如今則作為大食國東部領疆的中心,其地理位置甚至可以比擬黃河河套地區。
大食國本是政教一體的政權,當其統治轉為貴族世襲的王朝時,國內本就存在著極大的紛爭與隱患。
呼羅珊地區作為大食國對外擴張得來的重要領地,已經存在有反對當世倭馬亞王族的什葉派教民、波斯遺民、突厥鐵勒遊徙至此的部落等各種不穩定因素。
當大唐河中府駐軍將西域攻防戰線推進到烏滸河一線後,呼羅珊地區就變得更加熱鬧起來,讓大食國統治維穩的成本陡增。
但對大唐而言,西線的戰略開拓前景則就別開生面,往年疆域多有擴張,但基本都是寒荒不毛之地,凡所攻防征戰仍然立足於保證中國本土的安全,如河中地區如此肥沃富饒的目標實在是罕見。
因此在河中府設立之後,大唐對外擴張的空間豁然開朗,而原本的西域地區除了配合漠北的邊略經營之外,已經不再是邊防西極,取而代之的便是對河中地區的征服與徹底歸化!
這種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更迭調整,尋常小民自然無從分講清楚,而眼下旅人群眾們之所以對河中府這麼感興趣,則在於今春河中府刀兵再興、與大食國論戰於呼羅珊地。
今年這一場戰事的根源還要追溯到去年,開元二十八年,在西康群眾屢屢上表懇求之下,當今聖人終於准許受封藏王的皇四子離國就封,前往西康建制。
藏王入國後的第二年,便在西康城召集吐蕃諸氏族土王豪酋盟會、以宣達朝廷制命。
彼時吐蕃王統已經分裂為二,分別是割治山南的大蕃王和留守吉曲河谷邏娑城的小蕃王。藏王強勢入國、背後又有大唐作為強硬後盾,氣勢洶洶的召集盟會自然讓這大小蕃王驚恐有加。
這其中尤以邏娑城的小蕃王反應最為激烈,擔心會在盟會上被藏王斬殺,又因所在吉曲河谷地近西康,非但拒絕參加盟會,甚至出逃到泥婆羅。
適逢大食東進遭阻,非但沒能踏足西域,反而還被唐軍反制到烏滸河以西。
為了抵消來自唐軍的壓力,大食便遣使往見泥婆羅的小蕃王,願意割許其國已經滲透並侵佔的北天竺部分割槽域為蕃王領地,條件是小蕃王需從象雄出兵,配合大食軍隊繞開烏滸河防線,入寇吐火羅、大小勃律等地區,從而側向反制河中府唐軍,事成之後所掠諸地盡歸小蕃王,大食則只求河中。
且不說大食是否會遵守約定、這一計劃又是否可行,在自覺人身安全都遭到威脅的情況下,小蕃王竟真的被大食國使者說服,要連同大食一起對抗大唐的步步威逼。
大唐對此自然絕不姑息縱容,先是在吐蕃本土由藏王與大蕃王聯合發表宣告,以小蕃王棄國遠民、勾結外敵、魚肉賓屬之罪,廢黜小蕃王王位,兩處興兵討伐。
接著便是大唐國中,以太子李徹遙領安西大都護、節制西方軍務,信安王李禕為安西副都護、河中府都督、安息道大總管,波斯歸義王李普尚為安息道副總管,將兵五萬、進據鐵關,跨河出擊呼羅珊大城木鹿城,要將大食國勢力一舉逐出呼羅珊地區。
徵命初春下達,五月信安王抵達河中府,西域此邊又是風起雲湧。如今已經到了八月中秋,關外業已飄雪,算算時間,河中府這一場大戰應該也已決出結果。
因此隴邊道途上這些旅人們,對於河中府方向的訊息也都密切關注,當道訪問,希望能夠儘早聽到唐軍壯勝的訊息以及更多的戰況詳情。
只不過,沙州雖然也屬於隴關以西的地區,但距離河中府仍有七千多里的漫長路程,民間的旅人自無官路驛道可供馳行趕路,即便是戰後有河中府來客,也很難在這一時刻便抵達沙州,民間有關河中府這一場戰爭的訊息自然也就無從探知。
那些遊俠士子們在堂中繞行詢問一圈、仍是無果,心情不免有些失落。
正在這時候,又有一人挑簾行入,望著堂內眾人不無興奮道:“左行數里外別處館堂中,有人是從河中府來,正在宣講王師壯破大食的事蹟……”
“此話當真?”
聽到這話,堂內圍坐的群眾們無不驚起急問,對於這一場戰事感興趣的,不唯那些遊歷諸方的遊俠士子,商旅行人們同樣的倍感關切。
那人通知一聲後便抽身而走,不再作詳細講述,而此客堂中的群眾們便已按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