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實在是想不好標題)
其實好萊塢最開始也沒想全球化,他們想的是伺候好美國本土觀眾…
後來,海外票房佔比越來越高,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海外!
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按照輔助器的說法,頂峰時候,熒幕數量是9萬——北美的三倍!
什麼概念?
市場容量是北美市場的至少三倍!
至少要先花個幾十年先把中國市場做起來吧!
然後再考慮走出去…
當然,他的發言直接被任忠倫反駁了:“中國電影一定要走向世界。過去十多年,上影集團採用了一種相對漸進的方式去參與。十年前,上影集團開始合拍,但前十年淺層次參與的合拍本質上還是協拍。現在,上影集團則已經‘脫下救生圈,慢慢走向海的深處,開始在嘗試真正的合拍’”
“我們長期在一種文化形態下,可能不大為世界所瞭解,但不能就此認為,這是我們本質的東西。中國的文化界也應該和中國金融界有一點放眼世界的眼光。中國電影界應該有向世界學習的胸懷。”
呂瀟然想了想,又說了一句:“我覺得任總說得對,我在好萊塢待過,也去韓國呆了一段時間,他們很少說美國電影、韓國電影,掛在口上的‘某導演的作品’,從這個角度,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答案很簡單,你拍好了,就走向世界了。電影沒拍好,誰理你。”
“美國電影的世界市場份額是不可撼動的預設值,我們只能在好萊塢剩下的不到10%的市場份額中跟世界電影競爭!中國電影短時間內不可能成為世界觀眾的娛樂主食,充其量只是一道甜點!甜點的供應量都是有限!”
“至於合拍片,我說句話,任總您也別生氣,美國電影在義大利(羅馬電影城),澳大利亞(悉尼攝影棚),英國(松林片場),捷克(布拉格是好萊塢古裝片的聖地),加拿大(美劇基本在那了)取景的次數比中國多得多…也沒聽他們說要走上世界!”
“反正我始終認為,電影是文化產品,健康的電影業態一定是先滿足於本地市場,然後才能有輸出!”
“謝謝大家!”
任忠倫是上影廠的董事長,說這個人,大夥可能不知道,說他組局的電影:《辛亥革命》、《攀登者》…
很厲害的一個人!
要不是因為他,《攀登者》,珠穆朗瑪峰上沒準會有關二爺!
……
上影節七天,每天都有一堆論壇…
呂瀟然就參加了一場,然後就去了韓國——考察取景地。
(《星你》的後期交給郭書博了。)
韓國電影,真的挺不錯的!
至少創作環境的自由程度遠超過內地電影!
坦白講,
如果是真的喜歡電影,關注電影行業發展的人,看到鄰國電影的發展心裡酸——《寄生蟲》拿了奧斯卡四項大獎!
中國電影現狀的確是堪憂,一方面是資本市場的萎縮,電影更難拉到投資,另一方面是不斷嚴苛的審查以及自我審查,一堆的技術問題…
中國電影整體的影史地位確實要高過韓國,但近些年韓國電影的崛起也確實不可忽視,一增一減之間,很多人對國內的現狀不滿也很正常。
就怕有的人吶,一年到頭也看不了幾部電影,連三大是哪三大都沒搞清楚,這也出來噴兩句就很搞笑了。
韓國電影,最有名的,當然是現實題材!
其實不是很喜歡吹得很高的“韓國現實題材”,包括某爐某媛,因為它們大都情緒先行且用力過猛。
《熔爐》和《嘉年華》…
《熔爐》是典型的商業片拍法,全體人物都是極其臉譜化的,比方說那個院長,找了個醜陋猥瑣的演員演校長,讓觀眾把所有情緒衝著反派釋放。
《嘉年華》則是對社會的控訴,情緒、鏡頭都很剋制,連壞人的臉都看不清…
但很多人誇韓國的這些電影,不一定是真的認可電影水平,而是對自由創作的羨慕。
國內的環境: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的電影在中國都很悽慘,大部分都無人問津,火了還要挨噴。
像《嘉年華》幾經修改艱難上映,還是沒人看。
更慘的是過審已經夠難了,還會有很多人跳出來罵你是賣國獻醜。
像去年入圍戛納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一幫人片子都沒看過呢,“丟人”“舔外國評委”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