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咐下去,殺牛宰羊,大擺酒宴,犒賞三軍。”
簡短捷說。呼延否顯押運糧草來到延安府,不覺半個月過去了。在這期間,西夏國的人馬前來討戰。這天,探子稟告說,西夏國的人馬全部退到了峽谷口。楊宗保心想:峽谷口在西夏國的邊界之內,是個十分險要的地方。那裡山連山,嶺接嶺,數不清的懸崖峭壁,林木遮天蔽日。只要進去,就難以出來。想到這裡,他對眾位大人說:“番兵屯駐峽谷口,他們一不想投降,二不想罷戰,料定是在那裡養精蓄銳,想俟機捲土重來。”
高君保說:“楊元帥之見,與本帥之見相同。”
寇準也說:“二位元帥判斷的極是,不可不防啊!”
趙德芳聞聽此言,一時無有主張,問道:“眾位大人,既然如此,我們該當如何?”
楊宗保凝思了少時,說:“千歲,微臣有一個主意,不知是否妥當?”
“有何主意,快快講來。”
“而今,番兵退至峽谷口,雖說妄圖捲土重來,只是他們已屬敗北之師,強弓之末,且有我等晚輩在此抵禦,延安府料也無妨。千歲、寇大人隨軍征討以來,飽經了番兵困城之苦。現在,延安府已經平定,應該及早回朝歇息,輔佐聖上料理政事;呼延王爺押糧運草,一路鞍馬勞頓,也應一同回朝調養身體。倘若諒祚再敢發兵進犯,我等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趙德芳聽罷,說:“言之有理。”接著,又問高君保、寇準和呼延否顯:“三位大人,你們意下如何?”
高君保、寇準和呼延否顯一見趙德芳納取了楊宗保的主意,欣然說道:“依千歲定奪。”
趙德芳又問楊宗保:“何時回京?”
楊宗保說:“明日即可啟程。”
“就依元帥之言。”
“千歲,明日回京,請把周恆威帶上,交於聖上發落。”
“好吧!到了京城,本御上殿動本,定嚴懲這個賣國奸賊。”
接著,楊宗保吩咐設宴,與趙德芳、寇準和呼延否顯餞行。
第二天,吃罷早飯,兵丁把周恆威裝入囚車,呼延否顯領著一哨人馬,保護著趙德芳和寇大人,押著周恆威,奔東京而去。
單說延安府。每日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在城中,楊宗保終日操兵演馬,時刻準備迎敵。
這一天,楊宗保操練人馬已畢,正在觀看兵書,探子忽然來報:“楊元帥,西夏國差人前來下書。”
楊宗保聞報,吩咐說:“命他進城來見。”
過了一會兒,下書人來到待客廳,躬身說道:“西夏國下書人參見元帥!”
楊宗保正襟危坐,朗聲說道:“免禮。你是何人所差?”
“國王諒祚所差。”
“將書呈上來。”
“是。”
孟定國接過書信,遞給楊宗保。楊宗保接過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西夏國王諒祚向大宋賠禮,邀請楊宗保赴宴的書信。在書信中,說什麼興兵侵犯大宋是不義之舉呀,說什麼如今已經悔之莫及呀,說什麼萬望楊元帥寬恕呀等等。他還說:為商議西夏向大宋納貢、稱臣之事,定於三日後在人頭山設宴,恭請楊元帥屆時光臨。
楊宗保看罷書信,暗自思想:諒祚將兵力全部聚集於峽谷口。如今,他又邀我去峽谷口人頭山赴人頭宴。這,名為商議向我大宋納貢、稱臣之事,實則包藏禍心,欲作困獸之鬥。我去不去呢?我若不去,必留後患;我若前去,實有危險。。。。。。。楊宗保想了半晌,忽然心生一計,即刻提筆寫了一封回書,交給西夏的下書人,並說:“回去稟告你家國王,本帥屆時赴宴。”
下書人走後,楊宗保把諒祚書信中的言語向眾人說了一遍,眾人紛紛勸阻楊宗保不要前去赴宴。高君保說:“賢侄,你為何如此不慎,應允他前去赴宴呢?什麼人頭宴,還不是要用你的人頭擺宴嗎?萬萬去不得呀!”
嶽安說:“大哥,諒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你是軍中的元帥,去到那裡,萬一有個好歹,那還了得?”
楊宗保坦然一笑,說道:“叔父,眾賢弟,我不可不去呀!我若不去,不僅要被諒祚恥笑大宋怯弱、無能,還將留下後患哪!請大家放心,去去無妨。”接著,楊宗保湊到高君保的身邊,附耳低言了一番。
高君保連連點頭說:“此計甚好。”
嶽安不知楊宗保說了些什麼,仍然放心不下,問道:“大哥,你若一走,由誰掌管軍中之事啊?”
“由高叔父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