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入統大位,為什麼不向您及太子打招呼?是呀,朕確實粗心大意了。我只是以為,大宋朝江山得來不易,蒙先皇遺詔,傳位於朕。朕要儘快辦理國家大事.才不負先皇的期望。誰知皇嫂把向私人打‘招呼’看得這般重要。早知如此,朕就該把國家大事統統放下,先去拜見皇嫂。也省得您怒氣衝衝、帶著太子趕來罵殿呀!”這番話更厲害了。弦外之音:你這當皇后的沽名釣譽,只顧自己的尊嚴,不顧大宋江山!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說話。有幾位耿直的忠良忿忿不平:當今皇上欺人太甚,賀皇后孤兒寡母,哪裡是他的對手?尤其是東平王高懷德,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依仗駙馬的身分,上前奏道:“萬歲,都是一家人,你不該這樣講話。大行皇帝新喪,賀皇后說幾句過頭的話,你也該忍讓才是。又何必……”
“嘿嘿,何必什麼?說穿了吧,何必由我即位.還是讓太子入主大統吧!”趙光義話中帶刺,越說越難聽。他以為:賀皇后必定翻臉,金鑾寶殿會有一場唇劍舌槍。
誰料賀皇后卻苦笑一聲:“大行皇帝的聖意,誰敢違背?唉,你看看這個,就明白了。”說著,從太子德芳的懷中取出一個封套,令內侍呈上龍案。
趙光義十分納悶,展書細看。開始發愣,接著發呆,最後眼圈發紅,幾乎落下淚來:“王丞相,這是大行皇帝的遺詔,你代朕宣讀。”
“遵旨”。王延齡雙手接過遺詔,先看了一遍,心說:這才是先皇筆下的真跡。“諸位同僚,仔細聽了:‘此病不起入膏肓,誰承大位費思量。我兒年幼難為主,當讓賢哉襄理王!’諸位同僚若未聽清,本相再讀一遍.”王延齡又唸了一遍。才將遺詔交還龍案。
金鑾寶殿鴉雀無聲,大臣們個個低頭不語。過了半天,趙光義“鳴嗚呀呀”大哭起來。
這可不是裝的,是發自內心的悲痛。是慚愧?是內疚?是自責?是天良發現?就連編書人也說不清了。
“皇嫂,江山社稷,應該由皇侄德芳繼承。您快去給他梳洗打扮,重開登基大典!”
“皇上,你讓我母子背叛先皇聖意嗎?”
“父傳子,家天下,歷朝如此。”
“國賴長君.你哥哥說過不止一次!”
“這……德芳聽封。你今年八歲.朕封你一歲一王。即:天王、地王、山王、水王、福王、和王、星王、賢王,簡稱‘八賢王’!除了這八個‘一字王’,再賜你瓦面金鐧一柄,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連同皇親國戚、三宮六院,不論有罪沒罪,打死概勿論!再令工部在城南風水寶地為你敕建南清宮,房屋九百四十九問,離‘九五’之尊只差一等,還有……”
賀皇后連連擺手:“行了。行了!皇上不能再封了。他一個八歲的孩子,享有八個‘一字王’,再封下去,實在擔當不起。”
“那就再加個‘世襲罔替’,輩輩八賢王。此外,他也有封賞大臣的權力,與聖旨等同。”
趙匡胤確實高明,他早已看破二弟的野心,留下這首遺詩,等於給妻兒留下一條後路!
就在這時,忽聽“撲通”一聲,有人栽倒在金鑾寶殿。眾人望去,舉座皆驚!
第013回 蕭皇后傳令聯九部 楊令公奉旨搶三關
卻說寶國公杜天松已經年愈古稀。自從他的胞妹杜皇太后殯天以來,老頭的身體一直不好,最近幾年,常常是足不出戶,關門謝客。由於趙匡胤駕崩,他只好拖病參加喪禮。他與趙匡胤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兩個人既是君臣,又是骨內至親的甥舅。為此,趙匡胤之死,令他悲痛萬分。今日朝賀新君,他見趙光義對賀皇后明槍暗劍,不由心中憤怒。及至賀皇后取出先帝遺詩,趙光義萬分感動,重重加封了趙德芳,又讓老頭歡喜若狂。這一病、一悲、一怒、一喜,糟了,老人家栽倒在金鑾殿,當場氣絕身亡。
用現代醫學觀點分析,牡國公大概得了“腦溢血”。古人不懂科學,最講迷信;哎呀,老公爺被先帝傳去了。他們君臣共赴天庭,途中也算有個依靠!
趙光義傳旨:“厚葬寶國公!”
一帝一公兩臺大殯,隆重場面,可想而知。
古代帝王均有“年號”和“廟號”。“年號”是生前使用的,“廟號”是死後追認。經過朝議,追認趙匡胤為“太祖皇帝”。後人俗稱“宋太祖”。再過二十一年,趙光義駕崩時,“廟號”定為“宋太宗”。照理說,皇帝生前是不能使用“廟號”的。咱們為了說書方便,暫把“宋太宗”這三個字提前借用.後文書中如果出現活皇上“廟號”,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