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儀方面的事情過於繁瑣,一整套走下來耗費了將近一個時辰。看到時間已經接近正午,趙勳便讓趙凱隨同自己一起在皇宮中用飯。
雖然此次前往北線的總指揮乃是蘇泰,不過因為趙凱一起隨同前往,趙勳到底還是有些不放心。兩人用罷午飯之後,趙凱辭行只是趙勳還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要脫離大隊兵馬獨自前往險境。縱然之前的趙凱有萬般不對,說到底也是自己的親兒子,此時即將遠離,趙勳也是難得的沒有發脾氣,而是溫言囑託。
趙凱聽罷之後其實也是挺感動的,趙勳雖然廢了自己原本的太子爵位,不過說到底也是自己母族勢力不足所致,如果將趙毅的生母立為皇后,還將自己擺在太子的位置上,說不定自己早就被皇后施展什麼手段整死了。
而且眼下大敵當前,吳王趙恭居然還想著去江南風花雪月,即使是這樣趙勳也只是訓斥一通罷了,最後還是遂了他的意願,將他扔到江南去了。從這裡其實也不難看出,皇帝趙勳對於自己膝下的四名皇子還是比較溺愛的。
商議既定,趙凱立即返回晉王府,準備等到天黑之時即可動身。此次前往北線的數十萬大軍雖然無法掩藏行跡,不過此番先行趕過去的只有趙凱和蘇泰等一些重要人物,所以行程上自然保密最好。
該收拾的東西早已被下人整理完畢,趙凱與玄悲和純陽子等人招呼一聲便自行返回房間先行休息一番。這個時候雖然也有官道和馬車,不過這乘坐馬車的滋味實在是不好過,若是短程區區數里倒也罷了,不過從長安城到雁門關這一路上何止千里,如果體力不夠的話,說不定到了半路上就被顛散了架。
第一卷初臨大夏第十八章 出發
這馬車倒不是刻意給趙凱準備的,雖然趙凱乃是朝廷的晉王殿下,不過這個時候北線戰事正緊,自然是兵貴神速越快越好,直接縱馬可比坐馬車快的多了。
之所以準備馬車,主要是考慮到蘇泰年紀頗大,而且他手下還有一班文臣做參謀,這些文臣雖然也是在邊關走過許多次的,不過他們到底沒有習武在身,所以身子骨比起那些武將難免弱上許多。再加上這一路上還有許多情報需要處理分析,所以此次前去北線還是帶了幾輛馬車的。
因為之前已經和蘇凌雪約定好了,所以此次前來送行之時蘇凌雪倒是裝的乖乖巧巧,無論蘇泰怎麼吩咐都是點頭應是。蘇泰一時之間倒是覺得這孫女懂事多了,頗有些老懷堪慰的意思。
趙凱身邊除了玄悲、純陽子和黃老道之外,就剩下二十名影衛了,至於府中下人卻是一個沒帶,主要是趙凱可不敢輕易相信他們,相對而言的話,自己反倒是對於蘇泰的手下根偉信得過。至少蘇泰在朝中經營多年,太子趙毅的手未必就能伸的過來。
此番前往雁門關,走的路線是從長安城往東一路過函谷關、洛陽和虎牢關等地,然後到達白馬延津一帶,準備從那裡過河。眼下正是初秋的季節,河水浩浩蕩蕩直奔東海,很多地方水面過於寬廣根本就無法渡船,也只有白馬等地有些灘塗可以支援眾人過河。
其實古時候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之間的戰爭,說穿了無非是守關、守河、守大江。
優勢最大時候自然是將胡人擋在雁門關、偏關等關牆之外,這個時候中原王朝的勢力必然是正處於鼎盛時期。就像是天朝歷史上的漢唐時候,中原王朝鼎盛,四夷來朝。
次一等時候就是守住黃河,只要在黃河各處緊要渡口分派重兵把守,不讓胡人渡過黃河,這個時候中原王朝與胡人的勢力基本上正處於分庭抗禮的階段,雙方就看是胡人先行突破黃河天險,還是中原王朝先行收復河北失地。這種情況就像北宋初年,本來宋太祖未必就不能重新奪回幽雲十六州等地,可惜天命之年居然就這麼去了。太宗皇帝比起他這位大哥簡直差了太多,雖然憑著太祖皇帝的底子終於收服了江南各部,對於北方諸多州郡卻是再無回天之力。
最次一等時候就是守大江了,這個時候基本上胡人的勢力正處於鼎盛時期,而中原王朝只能退守江南地區,一般來說到了這個階段,中原王朝一般都是快到亡國的時候了。這種情況就有些想南宋末年的時候了,皇帝在江南登基,北方胡人則繼續虎視眈眈,一旦擁兵渡江成功,則中原王朝再無反抗之力。
其實明末的時候李自成攻入京城之後同樣有機會重現第一種情況,那就是重拾人心,成就一朝太祖。可惜剛到了京城屁股還沒坐穩,就被吳三子陰了一把直接推開了關牆大門,李自成匆忙之下前去與清兵決戰,而吳三子則趁機坐山觀虎鬥,如此一來清兵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