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的責任。規劃森林,使人們可以栽種新樹苗、進行新試驗,固然很重要,與此同時,*堅持了大的政治框架……社會主義,在這一大的政治框架內製定新的經濟框架。對於西方人來說,這也許有些矛盾,但是以中國人的中庸之道來看這再正常不過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重塑價值觀與文化
中國的總體經濟目標是在2010年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政府並沒有就具體步驟給出詳細說明。越來越自由的經濟環境使人們可以參與其中並且從中受益,而且使人們保持了建設現代化中國的動力與熱情。
*重申中國將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避免了意識形態上的爭論。儘管如此,這仍然是一大鉅變,畢竟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的譴責可能還回響在許多人的耳邊。
1976年之前,中國所有的企業都由國家管理。人們理解他們自己只是國家這個大專案中的一部分,互相之間沒有階級與身份之分。無論是在國企還是公社,人們都習慣於執行命令。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那樣,改造中國的第一步就是解放思想。只有人們學會獨立思考之後才會有個人目標,才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這些個人目標都必須以一個大目標為前提:“消除貧窮落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為中國人民設立了一個大的框架,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發揮。改革的最重要關注點就是發展經濟。
這與蘇聯的改革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沒有營造一個良好大環境的情況下,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雄心從經濟擴充套件到文化、農業、教育、社會福利和政治領域。他沒有透過設立適當框架引導人民,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也沒有聽取自下而上的建議,因此改革失敗、蘇聯解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改革的看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