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下旬,國民黨新一軍、七十一軍自瀋陽地區北進,在遭到東北民主聯軍頑強抗擊,並在四平西南被殲一個師的大部後,於四月中旬逼近四平市區。這時,返國述職的美國特使馬歇爾已經返華,並提出東北停戰方案。為了爭取在有利態勢下實行停戰,毛澤東在四月二十六日致電林彪、彭真:“望加強四平守備兵力,鼓勵堅守,挫敵銳氣,爭取時間。”(21)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又多次致電林彪,指出:在停戰前國民黨軍隊可能繼續發動幾次猛烈的進攻;我軍必須“死守四平,寸土必爭”。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東北民主聯軍加強四平守備力量,並依據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態勢,將主要力量部署在東起火石嶺、西至八面城的百里戰線上,同國民黨軍隊對峙。五月十四日,國民黨的增援部隊新六軍等也到達四平前線,並在第二天開始集中十個師兵力,採取正面進攻和兩翼迂迴相結合的戰法,對四平發起總攻。參加這次總攻的,都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東北民主聯軍防守四平的部隊雖經頑強抗擊,仍不能擋住國民黨軍的猛烈攻勢。
四平守軍鏖戰一個多月,傷亡已達八千多人,疲憊睏乏,難以再戰,加上防線左翼被突破,退路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於五月十八日致電中央,陳述理由,並於當日午夜組織部隊撤出四平,分別向南滿、東滿、西滿轉移。十九日,毛澤東覆電:
“一,四平我軍堅守一個月,抗擊敵軍十個師,表現了人民軍隊高度英勇頑強精神,這一斗爭是有歷史意義的。二,如果你覺得繼續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時,便應主動的放棄四平,以一部在正面遲滯敵人,主力撤至兩翼休整,準備由陣地戰轉變為運動戰。三,如果採取此項方針,我軍必能從目前的被動與不利地位轉變到主動與有利地位;而敵則愈前進愈分散糧源愈困難,其力量必減弱下來。”(22)
國民黨軍隊佔領四平後,馬不停蹄地繼續向北推進,先後佔領公主嶺、長春、德惠,直抵松花江南岸。但其勢已成強弩之末,無力再向北渡江進佔哈爾濱。在這種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國共雙方經過緊張談判,於六月七日分別發表在東北休戰十五天以便繼續進行和平談判的宣告。東北出現了暫時休戰的局面。
四平保衛戰是在國共雙方有可能在東北實現停戰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戰役歷時一個多月,東北民主聯軍共斃傷俘國民黨軍隊一萬多人,給了他們沉重打擊,使東北出現了從六月到十月的四個月的實際停戰的局面。這就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使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在原來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透過深入發動群眾,剿匪反霸,在北滿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東北國民黨軍隊始終未能北渡松花江進攻北滿解放區,使東北民主聯軍保持住了一塊完整的戰略基地。這一局面的形成,原因很多,但四平之戰中守軍以高度頑強英勇的精神使進攻的國民黨軍遭受重大損失,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從這個角度看,四平保衛戰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是有所得的。當然,四平保衛戰是屬於城市防禦戰性質,這並不是中共領導的軍隊的長處所在,而且在當時條件下也不可能達到成建制地消滅敵人的目的。在四平保衛戰中,東北民主聯軍傷亡達八千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從關內調赴東北的骨幹,使參戰部隊不得不撤向遠離敵人的地區,以較長的時間進行整補。從這個意義上說,又是有所失的。所以中央軍委和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的領導人都認為這是“一時特殊條件”下形成的作戰,不能成為“一般的作戰方針”。
①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軍事文集》第1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1951年編印,第174頁。
② 《蔣總統集》,臺灣“國防研究院”印行,第1522頁。
③ 《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5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370、371、372頁。
④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3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15頁。
⑤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7、1174—1175頁。
⑥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7、1174—1175頁。
⑦ 師哲:《在歷史巨人身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13頁。
⑧ 《解放日報》1946年1月11日。
⑨ 中共中央發渝臺電,1946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