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戀戀不捨,不太願意離開老隊伍。為堅決執行命令,我同調出的幹部逐一談話,對調出的連隊進行動員,強調指出:“調出骨幹,調出建制分隊,去發展部隊,擴編部隊,是我們這支老紅軍部隊的職責和光榮,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我要求調出的幹部和分隊,要把紅軍的光榮傳統帶過去,當好紅色種子,將新的隊伍帶起來,成為堅持當地抗日鬥爭的骨幹力量。”我686團1營教導員王六生,調出後擔任了嶧縣大隊(後嶧縣支隊)政治委員,將這支部隊發展成為堅持魯南抗日根據地的主力部隊。
同年4月14日,為統一魯南地區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領導,115師師部將我686團與冀魯邊第六支隊之第7團合編為魯南支隊,下轄686團、第7團,張仁初任支隊長,我任支隊政委,我們仍分兼686團的團長、政委。
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日偽軍八千餘名分路“掃蕩”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陳光、羅榮桓決定採取內線與外線相結合的方針進行反“掃蕩”作戰。我同張仁初團長率686團在參與魯南春季反“掃蕩”作戰時,奉命轉至外線作戰,先在費縣西北流峪和常莊地區(今屬平邑縣)擊退日偽軍八百餘名的進攻,接著又在陳家莊、輒溝一帶斃傷日偽軍四百餘名。“掃蕩”的日偽軍在魯南抗日軍民的打擊下被迫撤回據點,反“掃蕩”於5月5日結束。
同年10月,115師師部將所屬部隊整編為六個教導旅。師部鑑於我686團從山西東進後連續作戰中減員,部分營、連調出擴編,建制不全,兵力不足,,決定將魯南支隊第7團和蒙山大隊編入686團,改稱115師教導2旅第6團,張仁初任副旅長兼團長,我仍任團政委。經過這次整編,全團人員、武器大為充實。整編後,我和張仁初團長一起,按照師政委羅桓提出的“建設鐵的模範黨軍”的要求,認真抓部隊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1941年2月,張仁初同志和我率教2旅6團和第4團一起,由魯南郯城、碼頭地區向東挺進,同山東縱隊第2旅第6團等部相配合,開闢和擴大北起膠濟鐵路、南抵隴海鐵路、東至黃海邊的濱海抗日根據地。3月攻克江蘇省贛榆縣(位於隴海路北,從這時起一度劃歸山東)的海頭、興莊等日偽據點,攻入青口鎮內,斃傷日偽軍二百餘名,俘偽軍八百餘名。這一勝利,控制了黃海沿岸的一些地區,擴大了濱海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與華中新四軍的海上聯絡。
1942年,由於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頻繁的“掃蕩”、“蠶食”和“治安強化運動”,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敵後抗戰進入極度困難時期。在貫徹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關於根據地建設和精兵簡政的指示時,我們團領導重視保留骨幹,精簡機關和勤雜人員,使部隊更適應敵後游擊戰爭形勢的需要,同時帶領部隊,利用戰鬥間隙,開展大生產運動,開荒、種植、養豬、種菜、保證了供應,減輕了人民負擔,為渡過難關,積蓄反攻力量,打下了物質基礎。
自1943年以後,我調到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割槽擔任政委,就和張仁初同志分開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我隨部隊去了東北,而張仁初同志留在了山東。自那以後,我們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了。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和張仁初同志才得以在志願軍總部召開的會議上見面,那時,我是三十八軍政委,他是二十六軍軍長。老戰友見面分外親切,但由於會議安排緊張,又沒有機會長談。後來,我調總政工作,張仁初同志擔任了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我到濟南總要去看他,張仁初同志來北京,也總會和我見面。我和張仁初同志是幾十年的老戰友了,我們見面時總是回憶起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渡過的那些最艱苦的歲月。張仁初同志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那作戰勇敢,工作負責,團結同志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
2、張仁初將軍傳
張仁初中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階指揮員,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到抗美援朝戰爭,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曾負戰傷十一次。他參加過我黨我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和戰鬥,為共和國的建立和我軍的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波瀾壯闊的戰鬥生涯,即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的戰鬥詩篇;又不乏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他忠於人民,忠於黨,是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倔強的山裡娃。
1909年,進入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掠奪,遭受著清王朝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病入膏肓的晚清,社會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