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霸權對抗主權信貸(1)
第三章美元霸權對抗主權信貸本章系《即將到來的貿易戰》第二部分“美元霸權對抗主權信貸”的前5節內容,原載《亞洲時報》2005年6月24日。
經濟不是一個抽象概念。經濟是政治制度的物質體現,而政治制度又是代表性別、年齡、宗教、財產、階級、部門、地區或國家等的集團利益的互動結果。個人利益不是政治學問題。因此,個人主義政治學是一個矛盾的修飾語,由此延伸開來,哈耶克關於個體決定形成市場的觀點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無稽之談。市場是大規模民眾和群體本能現象,特立獨行的個人主義對之起不了多大作用。政治的定義基礎是權力,權力有多種形式:道德的、知識的、金融的、選舉的和軍事的。在生產能力過剩的環境中,公司主管總是痛惜定價權的喪失。全球經濟是全球地緣政治制度的物質體現,全球宏觀經濟學是對全球地緣政治制度的理論解釋。
新古典經濟學的術語反映,並反過來指導著其提出的經濟制度的歪曲邏輯。貨幣、資本、勞動力、債務、利息、利潤、就業、市場等用語都被概念化,用以描述貪婪的強權政治創造的人造物質制度的各組成部分。正是資本家對工人的貪慾,迫使他們把工作機會讓給了國外的低收入工作者。被假定總是根據自我利益行為的經濟人概念是一個明顯錯誤的抽象概念,它建立於如下有缺陷的立論之上:市場參與者總是根據完全和對等的資訊行為,並明確地理解其自身行為的意義。隨著這些用語在時間推移中的廣泛使用,人造制度被粉飾為自然法則的邏輯產物,而不再是貪婪的強權政治的概念化組成部分。
一、關於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的神話
世界貿易已迫使所有國家實行市場經濟。然而,市場不是經濟,它只是經濟的一個方面。
當前,市場經濟全球化正自我誘導,走向即將來臨的市場經濟崩潰。在這個時代,重讀經濟學家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是極具啟示意義的。正如波蘭尼所指出的,市場經濟可以被視為人類文明的反常情況。其代表作《我們時代的起源:大轉型》(1945年)的主題就是,20世紀30年代,世界市場經濟事實上已崩潰。然而,市場經濟這種人們熟悉的制度源起於最近,只是到19世紀才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推動下得到充分的發展。
當前的市場全球化發生於蘇聯集團解體之後,也就是說它始於冷戰的結束,與之同時出現的還有電子資訊時代和解除管制的金融資本主義。嚴重的經濟持續衰退可能導致市場經濟的終結,智慧的人類最終將認識到,市場經濟內在的商業週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調節,因此也不可能防止其在本性上不對人類福利造成破壞,人們將被迫為人類發展尋求新的經濟安排。收益遞減原則將使人們最終抵制市場經濟,因為不論經過怎樣複雜的管制,市場都將越來越不合時代要求。
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到來之前,市場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只扮演了一種次要角色。即便在可以見到市場運作的地區,市場也只是處於主要經濟組織和社會活動的外圍。在很多前工業化經濟體中,市場交易一個月只有兩次。波蘭尼認為,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內,市場需求決定了社會行為,而在那些前工業化的原始經濟體中,社會需求決定了市場行為。波蘭尼還再次為經濟學引入了人類互動的互惠和重新分配概念,它們都是貿易的最初目標。
互惠意味著人們生產和提供他們最擅長的產品和服務,在最大程度的生產和服務中享受著快樂,並與其他人共享這種快樂。他們與擅長於並享受著生產和提供其他產品和服務的其他人是互惠的。每個人都生產自己最擅長的產品並相互分享這些產品,而不是賣給出價最高者,或更為糟糕地生產他們鄙視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一種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協定。血汗工廠的主張完全是貶低人類尊嚴和無視人類福祉。由於互惠的存在,就無須層層管理,因為工人們幸福地為了生計奔波,而無須強制性的監管。勞動不是被迫的,工人們也不是為了與其內心向往的職業完全無關的,其所憎惡的工作出賣時間。物價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不同環境中不同買家的購買力或賣者反過來對不同買家的需求而變化。單一價格規則既是非人性和非自然的,也是不靈活和不公平的。所有工人都從其選擇的不同謀生手段中找到了各自的成就,而沒有受到金錢需求的扭曲。生產和分配的動機並非個人利益,而是個人成就,免受公眾輕視和社會排斥,以及免於社會地位和道德聲譽的喪失。書包 網 。 想看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