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朋友徐庶投奔了劉備,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像一條臥龍,將軍不願意見見他嗎?”劉備說:“那就請先生把他請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您親自去請,不能硬讓他來,將軍最好枉駕去一趟。”劉備於是親自跑到隆中去請諸葛亮,前後去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了出來。
這就是“三顧茅廬”典故的由來,此事記錄在正史裡,不是杜撰。
這一年劉備四十八歲,多年征戰,使他早已名聞天下;諸葛亮二十八歲,除了荊州的一幫親友、朋友們知道他的才能外,此時還默默無聞(時人未之許也)。
劉備見到諸葛亮,屏退眾人,單獨與他就時局有一番長談。這番談話很重要,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從記載情況看,這次談話基本上是諸葛亮一個人在說。在這次談話裡,諸葛亮透過對時局的分析,總結出興亡成敗的規律,那就是要成大事不僅依賴天時,更要有人謀。這裡面至少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說要想成事,必須重視人才;另一個是說,只要不懈努力,也可以改變客觀上的不利,這是給久處逆境的劉備打氣。
根據對眼下時局和各路豪強此消彼漲變化的分析,諸葛亮為劉備規劃出一個戰略藍圖——儘可能避開強大的曹操,想辦法與正在快速成長的江東孫氏結盟,佔據荊州,進而徐圖益州,尋求三足鼎立之勢。
這讓劉備豁然開朗,心中久積的抑鬱一掃而空。但這還不是最精彩的,諸葛亮繼續規劃——佔據荊州和益州之後,等待天下變化,到時候兵分兩路,一路由荊州北上宛縣、洛陽,另一路由益州攻擊秦川,到那時天下可定,漢室可興。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