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去農民給地主扛長活,交租的標準一般是收成的一半,即五五分成。曹魏搞屯田,政府扮演了地主的角色,收租也按這個比例。如果農民連耕牛一塊租,交租的比例就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如此一來,大家的積極性自然不高。
漢代農業稅的比例大部分時候是三十稅一,即百分之三點三,現在屯田農民的稅務負擔是此前朝廷標準的十來倍。在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不高的情況下,這麼重的稅率,農民生活之艱辛可想而知。
但不這樣又不行,軍事鬥爭每天都需要巨大的開支保障,曹魏所能聚集的財富十分有限,屯田這一塊相對較有保障,課以重稅既是循前朝慣例,也有不得已之處。
不過,曹操還是儘可能予以改進,包括合理安置勞力、分配生產資料、取消屯田戶的徭役等,保證屯田制的健康發展。對於屯田以外的普通農戶,曹操下令重新清查戶籍和財產,據此確定繳納賦稅的額度。
這有點像劃分成分,又像是核定收入申報納稅。據《魏略》記載,這項工作在“曹統區”全面鋪開,包括曹操本人在內都要評定“成分”,然後決定納稅標準。曹操家鄉的譙縣令給曹操、曹洪二人評為同一等級,曹操還說:“我家哪裡有子廉(曹洪的字)家富有呀!”
建安元年許縣屯田開始試點,次年就獲得了好收成,積餘糧達百萬斛。取得這樣的大豐收,除了新的農業政策發揮作用之外,據《齊民要術》一書介紹,還跟一種糧食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分不開。這不是新品種,它的名字叫“稗谷”,其實就是一種雜草,它不怕旱澇,容易生長,在《齊民要術》和《汜勝之書》這兩部古代最有名的農業著作裡,對它都有詳細介紹。
這種雜草也結穗,只是穗比較小,一般的作物出糧率可能在百分之六七十,這種作物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而且吃起來味道也不怎麼樣。但是這種作物有一個明顯優勢,那就是產量特別高。
一般糧食作物畝產約為七斛,按照百分之六七十的出糧率,實得糧食大約四斛左右;種稗谷一畝可收穫二三十斛,即使按照百分之三四十的出糧率,實得糧食也達到近十斛。
據《齊民要術》記載,曹操下令種植這種作物,“頃收二千斛”,即一百畝地收穫二千斛稗谷,糧食單產大增。《汜勝之書》還說,用糞便拌種子產量還會更高,不知道曹操讓人試過沒有。這種糧食口味雖然不佳,但作為戰馬的飼料應該沒有問題。種這種糧食,灑把種子在地裡就能長,不用管澆水除蟲的事,不耽誤軍事訓練,確實不錯。
曹魏屯田的規模很大,“曹統區”最興盛的時候曾控制或部分控制了十二個州,有九十一個郡國,大約七百三十個縣,而留下屯田記載的州就有十一個,郡國有二十八個。當然,實際情況肯定比這個還要多。
除了早期的民屯,建安末年又發展出軍屯,在“曹統區”的腹地以民屯為主,在與敵人接壤的地區大興軍屯,平時耕作,戰時打仗,亦兵亦民,在發展經濟、守土護邊方面成效顯著。曹操實行優先發展農業的政策,也培養了一批“農業幹部”,先後在曹魏“農業系統”擔任各級領導職務的有棗、任峻、國淵、袁渙、韓浩、裴潛、杜畿、呂虔、衛覬、蘇則、張既、鄭渾、徐邈、盧毓、嚴匡、杜松、弁揖、王、毛曾、倉慈、李勝、石苞等人,可以說燦若星河。“傷殘軍人”盲夏侯是這項工作的積極倡導者,多年後,他在淮南一帶搞軍屯,組織軍民修水庫,還親自參加勞動,擔土修壩。
【六、天才美少年】
現在,來說說曹操的家事。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將天子迎接到許縣,實現了自己事業上最重要的轉折。有了相對穩定的根據地後,他把家眷都接到了許縣。
曹操的正妻丁氏,年齡不詳,沒有生育子女;之後又娶了劉氏,生下長子曹昂,此年十九歲;曹操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最喜歡的女人卞氏小曹操五歲,本年三十七歲;據史料記載可知,曹操這個時候至少還有一個姓環的夫人和一個姓孫的夫人。
曹操的長女也是劉氏所生,以後她被封為清河長公主,後來嫁給了夏侯的兒子夏侯。
卞氏先後生了四個兒子,按長幼順序即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建安元年,曹丕十歲,曹植五歲,曹彰年齡不詳,介於曹丕和曹植之間,曹熊有可能還未出生。
除了曹昂、曹丕、曹彰、曹植這四個兒子,在去年即興平二年(195年),孫夫人還為曹操生下一子,名叫曹彪;今年,環夫人又為曹操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曹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