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也不滿員,一般認為其投入到官渡正面戰場的總兵力不及袁軍的一半。
劉闢等人在汝南郡叛亂以及袁紹先後派劉備、韓荀等人南下包抄許縣等事件發生後,曹操不得不重新考慮加強後方的軍事部署,曹洪、曹仁、樂進、李典等人先後被抽調到後方。目前,曹軍在官渡前線以及各地的總體兵力部署是:
一、河南尹、建武將軍夏侯率步兵五千守敖倉,並派其中一部分人守黃河之上的渡口孟津;
二、平虜校尉于禁率步兵四千守原武,並派其中一部分人守獲嘉和黃河之上的另一個渡口延津;
三、東郡太守劉延率步兵千餘人守白馬,目前已撤退至官渡;
四、東平國相程昱率步兵七百人守兗州刺史部目前的治所鄄城;
五、曹操親自率領偏將軍徐晃、裨將軍張遼以及警衛部隊指揮官許褚等率步兵和騎兵混編部隊一萬多人守官渡,大本營的主要參謀人員有郭嘉、荀攸、賈詡、董昭、毛等;
六、揚武將軍張繡轉戰到兗州刺史部,率五千多人守己吾縣和陳留郡一帶;
七、琅邪國相臧霸等人守徐州、青州,掩護右翼,兵力約有一萬多人,但不是曹操的嫡系;
八、厲鋒將軍曹洪率一萬人左右屯守南陽郡的宛縣,防備劉表來襲;
九、為保證左翼的安全,將官渡前線的越騎將軍兼廣陽郡太守曹仁調往穎川郡一帶屯守,大約有數千人;
十、尚書令荀總攬許縣事務,加派討虜校尉樂進、中郎將李典等率步騎數千人屯守許縣;
十一、司隸校尉鍾繇坐鎮關中,並負責督運關中的糧草;
十二、穎川郡太守夏侯淵負責督運徐州、兗州、豫州三地的糧草;
十三、典農中郎將任峻負責督造兵器,並負責各類軍用物資的運輸。
這裡要強調的是後勤保障部分。官渡大戰耗時數月,雙方直接呼叫的兵力大約十幾萬人,間接調動的更是多達幾十萬人,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時間跨度最長、兵力異地調動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如此複雜繁重的後勤保障是雙方此前都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兵強馬壯的袁紹在後勤保障方面也有軟肋,隨著戰事越拖越久,這個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雖然他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最終成為其敗亡的主因。曹操在後勤方面投入的人力更多,荀、鍾繇、夏侯淵、任峻等人專司其職,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保證著前線的需要。
鍾繇不僅儘可能將關中的糧草運往前線,還徵集到二千多匹馬送來,其作用不亞於給淮海前線送來了幾百輛坦克。
有了糧草,運輸也是難事,劫敵軍的糧道往往是出奇制勝的手段之一,沮授就建議袁紹專劫曹軍的糧道,使敵人因糧食供應不上導致軍心動搖,不戰而勝。除了敵軍外,四處盛行的流寇也經常打劫軍糧。
任峻負責糧草運輸時就深為流寇襲擾頭疼,最後他總結出經驗,運糧時必須集中上千輛運輸車才能成行,並且加派兵力保護,土匪即使想劫糧也不敢動手。
【六、地道戰和霹靂車】
建安五年(200年)八月,袁軍主力推進到官渡前線,袁軍用沙土堆成土丘,在曹營正面呈東西方向展開,長達數十里,並以此為依託構築營寨。為了對抗袁軍,曹操也分兵築營,但如此一來,兵力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了。
《三國志》認為此時在官渡前線對陣的雙方兵力,袁紹有十多萬人,曹操不足一萬,且傷兵佔到十分之二三。這顯然是不準確的,袁軍人數估計得差不多,但曹軍人數明顯被低估了。
裴松之也不同意《三國志》的說法,他認為曹操起兵的時候已有五千人,以後大小各戰勝多負少,勝率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敗者十二三而已矣),僅破黃巾一役,就收降卒三十多萬,即使在戰鬥中不斷有損耗,也不會如此之少,用數千之眾對抗十多萬敵軍,斷然沒有取勝的可能。
裴松之進一步作了詳細分析,他認為至少有三條理由說明《三國志》所載不準確:一是袁紹構築的屯營東西達數十里,而曹操能分營相守,說明曹軍兵力雖少,但不至於只有數千人;二是假如袁軍是曹軍的十多倍,袁紹應該採取圍攻的辦法,而不是現在這樣兩軍對壘,讓曹軍進退自由,屢屢得手;三是後來袁紹失敗,很多史料都記載曹軍曾坑殺袁軍七八萬人,以數千之眾完成坑殺七八萬人的事是不可能的(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縛,而紹之大眾皆拱手就戮,何緣力能制之)。
但裴松之的分析也有問題,他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往往把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