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類似於局或處,正職稱為“掾”,副職稱為“屬”,高柔擔任的這個職務,類似於糧食處副處長。
高柔在司法方面經驗更豐富,曹操擔任丞相後,讓高柔當丞相府司法處處長(法曹掾)。曹丕當了皇帝后,任命他為司法部部長(廷尉)。
與高柔比起來,另一個讓曹操不快的人卻沒有那麼幸運,他就是許攸。據《魏略》記載,曹操平定冀州後,許攸自恃有功,又與曹操有故交,所以常擺老資格,說話口氣很大,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
如果僅此而已也就算了,估計也沒多少人會跟他叫勁,但他連對曹操也相當輕慢,經常當眾跟領導拍肩頭,開領導玩笑(時與太祖相戲),有時還呼曹操的小名,經常說:“阿瞞呀,要是沒有我,你就得不到冀州。”曹操笑笑說:“你說得對。”但心裡很反感他(然內嫌之)。
有一次許攸從鄴縣東城門經過時,回頭對左右的人說:“要不是有我,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這個門。”有人向曹操打了小報告,曹操忍無可忍,把許攸抓起來殺了。
曹操能容忍敵人,容忍仇人,容忍背叛自己的人,但即使像這樣心胸已經夠寬闊的人,也有忍不下去的時候。曹操能容忍禰衡,雖然他很狂傲,曹操能容忍仲長統,雖然他說話比較直,但他不能容忍挑戰他權威的人。領導的權威有那麼重要嗎?當然重要。如果你說無所謂,那你一定沒有當過領導。許攸大概就沒有當過像樣的領導,他可能長期都是智囊這種角色,所以不懂曹操的心理,掉了腦袋,恐怕都不知道為了啥。
劉邦開始時也是一個比較隨和的皇帝,因為他出身草根,端著架子能走路,不端架子也能走,尤其是在跟他一塊打江山的那幫老哥們面前,劉邦更是無拘無束。但是,當他坐在皇帝寶座上往下打量這些老戰友的時候,發現他們還是那麼跟他不見外,開會時亂講話,張口直呼他的小名,走到路上隨便勾領導的肩頭。此時,劉邦才發現這些習慣原來是那麼讓人不爽。
於是劉邦重用了儒生,當初他拿人家的帽子當尿壺,現在卻發現這些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他們能制定禮儀規範,幫助領導樹立權威,這是當了皇帝的劉邦所急需的。
許攸跟曹操過去很熟,那時候一張嘴可能就直呼“阿瞞”,顯得很親切。但是,很多年過去了,許攸還是那個許攸,頂多是立了點兒功勞,而曹操已經不是那個阿瞞了,起碼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能這麼叫。
對那些職位甚高,凡人見了都敬畏有加、哆哆嗦嗦的人,你敢當眾喊他一聲“老張”或“老王”,旁邊的人必然會對你刮目相看,只那一句話,就能代表你的資歷、你的地位、你的分量。
然而,這通常是不能隨便喊的,除非你跟他確實夠鐵,他也沒把你當外人。否則,往輕了說,領導會不悅,往重了說,你就得付出代價。
許攸付出的代價是他的腦袋。
有位當過領導的人曾一針見血地說過:有本事也肯服我,我提拔;沒本事但肯服我,我培養;沒本事也不服我,可以留下,但決不重用;有本事但不服我,請你走人!
曹操用許攸的一顆人頭表達了自己想說的話:對於有功之臣,一定會給予獎賞,但給不給、什麼時候給、給多少,那不是你操心的事。不管你資格多老,不管你功勞多大,不管你本事多牛,平時都得服從領導,團結同事,不能把尾巴翹得那麼高。
【四、司馬懿出仕】
在這個階段,曹操在狂佔地盤的同時也狂攬人才。在各路割據勢力中,曹操是人力資源戰略的最大受益者,這一方面得益於他手裡有天子這個得天獨厚的招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最懂得人才的價值,能夠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關心人才。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對求才若渴的曹操都抱以積極的回應,也有人不肯買他的賬,司馬氏“八達”中的老二司馬懿就是其中的一個。
司馬懿在家裡排行第二,比他兄長司馬朗小了八歲,跟著名哲學家仲長統同年,比曹操小二十四歲,差了一代人都不止。
據《晉書宣帝紀》介紹,溫縣的司馬氏家族是一個名門望族,自楚漢相爭時的名將司馬仰開始,歷經八世,到東漢安帝時這個家族出了個徵西將軍司馬鈞;司馬鈞有個兒子叫司馬量,做過豫章郡太守;司馬量有個兒子叫司馬俊,做過穎川郡太守;司馬俊即曹操老上司司馬防的父親,也是司馬懿的爺爺。
董卓進洛陽的時候司馬懿才十歲,他的哥哥司馬朗十八歲,估計他那時已經有了幾個弟弟,不過年齡更小,所以司馬防才叮囑司馬朗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