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2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葛亮來議事。諸葛亮來到後,周瑜說:“今日府下公議已決,願求破曹良策。”諸葛亮說:“孫將軍心尚未穩,不可以決策也。”周瑜問:“何謂心未穩?”諸葛亮道:“將軍心怯曹兵多,吳兵少,寡不敵眾,望都督能為孫將軍開解,使其瞭然無疑,然後大事可成。”周瑜說:“先生之論甚善。”於是立即入見孫權。孫權說:“公瑾深夜至此,必有事故。”周瑜問道:“來日調撥軍馬,主公心中尚有何疑慮?”孫權說:“只是擔心曹操兵多,寡不敵眾。其他並無所疑。”周瑜笑道:“周瑜特為此來開解主公。曹操雖揚言水陸大軍百萬,此乃虛張聲勢而已。今以實計之,曹兵不過十五六萬,且久經征戰,早已疲憊,所得荊州之兵,也只有七八萬,尚多懷疑未服。曹以久疲之卒,狐疑之眾,其數雖多,不足畏也。我只需五萬精兵,足以破之,望主公勿以為慮。”孫權走下座位,撫摸著周瑜的肩膀,深情地說道:“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子布無謀,深失孤望。唯獨卿及魯子敬與孤同心。孤當與曹賊決一死戰,更無他疑。”
諸葛亮這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不僅堅定了孫吳君臣抗曹的決心,而且也促成了孫劉聯盟,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在對東吳的遊說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是說服孫權。他對孫權的說服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緊密相連的步驟:首先,針對孫權個性剛強的特點,使用激將之法,一方面表明劉備雖然敗於曹操,但他是王室之胄,有蓋世英才,決不投降曹操;另一方面卻又勸說孫權臣服於曹操,北面而事之。首先,孫權擁有全吳之地,十萬之師,豈肯拱手為臣?這就激發了孫權的鬥志。其次,諸葛亮進一步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曹軍外強中乾的實質,堅定了孫權必勝的信心。再次,諸葛亮又分析了抗曹勝利以後必然出現三足鼎立的形勢,為孫權展示了光明的前程,同時也使孫權感到諸葛亮的誠懇。最後,讓周瑜向孫權具體分析了曹操的實際軍力,徹底打消了孫權的“恐曹症”,堅定了他抗曹的決心。
後來,孫、劉兩家同心協力,在赤壁一戰中打敗曹操。曹操退回到北方,劉備趁勢奪取了荊州,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