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另一方面講,毛澤東後來告訴埃德加·斯諾:共產黨沒有和福建軍隊聯合起來,這是當時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
事實的確如此,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將比各自為戰給南京政府造成更大的威脅。
霍靈頓·唐是蔣介石本人認可的他的傳記作者。他是這樣貶低1933年底發生的事件的:“所謂的福建事變的真正原因是無業的政客對金錢的迫切需要。”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1933年11月20日,在一次群眾集會之後,起義者宣佈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大約在此前一天,陳銘樞以私人身份打電報給蔣介石,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指責,並要求蔣下臺。在另一封電報裡,起義軍請求廣東和廣西政府聯合出兵推翻蔣介石。
他們聲稱:“蔣介石的獨裁和民族危機已經持續了六年,全世界人民都對他的醜惡和不正當的行為深惡痛絕”。
11月22日,起義者進一步發表宣告,怒斥蔣介石“不顧民族的願望,倒行逆施”,結果是“中國人民就要成為日本的奴隸”。
在起義者發表這些情緒激昂的宣告之後,十年來的一次巨大的反蔣高潮隨後到來了。
福建軍隊剛剛宣佈他們的主張,蔣介石就馬上下令發動全面進攻。他的軍隊分三路進攻福建,蔣介石到閩西親自指揮。
起義部隊放棄了福州,南京政府的空軍從溫州和株州的臨時機場出發,用空襲騷擾起義軍。兩個多星期後,起義部隊被擊潰。
福建的政治領袖們匆忙地從福州撤走。
蔣軍收集起義軍殘部,重組十九路軍,英雄的十九路軍成了歷史。
第十三章 毛澤東的崛起
長征是一篇史詩,歲月的更替,意識形態的差異,都不能使之失色。
毛澤東給了農民最想要的東西:“土地和同多年來壓迫他們的地主們算帳的機會。”
1934年間,蔣介石把共產黨趕出了他們在南方的根據地,發動了一場“民族復興”運動。
他認為他已經徹底並永遠地打敗了共產黨。他希望他的“新生活運動”能夠像他贏得戰爭一樣“贏得和平”。
但是,他沒有贏得戰爭,他只是把共產黨趕跑了;而他的“民族復興”政策也由於沒有引起普遍的注意而石沉大海。
到1933年中期,蔣介石已經同共產黨打了6年的仗。作為一個軍人,他不斷遇到挫折。他已經對共產黨蘇區發動了四次“圍剿”——每次取得的勝利都是區域性的。
他的決心不斷增長,這一點可以用數量來衡量。在1930年12到1931年1月的第一次“圍剿”中,他動用了10萬部隊;在1931年5月至6月第二次“圍剿”中,動用了20萬作戰兵力;第三次戰役是從1931年7月到10月,出動的軍隊達30萬;第四次“圍剿”從1933年4月到10月,這一次出動了差不多50萬的軍人;第五次“圍剿”從1933年10月開始——幾乎是第四次“圍剿”一結束就開始了——蔣介石動員了90萬軍隊,其中40萬立即開始了行動。
與此相比,紅軍的兵力比估計的要多一點,但雙方在武器上相差懸殊。
受到正面進攻的江西紅軍動員了大約18萬人,還可以加上20萬游擊隊和赤衛隊。但是這38萬人只有不足10萬支槍,手榴彈和裝備的供應也不足,而且沒有重型大炮。
蔣介石的40萬作戰部隊擁有重型武器並有一支裝備有近400架飛機的現代化空軍。紅軍設法繳獲了幾架飛機、甚至俘虜了幾個有經驗的飛行員,但他們無法供應汽油,也沒有維修人員,因此,共產黨沒有轟炸機。
蔣介石的作戰部署是根據他求勝的需要及迫切的心情制定的。蔣發動第五次“圍剿”不只是因為六年來的失敗讓他難以容忍,還有一個新的緊迫性——因為這時蔣介石認為中日之間的決戰已不可避免。
蔣介石有幾年是依賴德國軍事顧問的。
1933年當希特勒取得權力時,蔣介石邀請了一個著名的德國戰略家塞克特將軍來華。
就是這個塞克特設計了第五次“圍剿”的戰略。為了幫助蔣介石,他接替了原常駐中國的德國顧問的職務。希特勒顯然認為他在中國工作是有好處的,因為1934年初,在他回德國不久,希特勒就派他到中國擔任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團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早期的歲月裡——大約在柏林——羅馬軸心延伸到東京以前的七年——納粹就明顯地支援蔣介石的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