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在這一源自斯巴達的巴勒斯坦故事中基督耶穌的殉難是如何模擬斯巴達王的殉難的!
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當下,十二個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候起,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坐席。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掰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葡萄酒,祝福了,遞給他們,說:“你們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贖。”
這樣,現實性故事經過宗教性的模擬之後,最後的晚餐就不僅僅是故事述說本身的需要,而是透過故事的述說來表達一種宗教上的意義:提出了基督耶穌之死是為了使人的原罪與本罪都能得到贖救這一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使救世思想具有了更好的言說方式,即提供了一種明白易懂的比喻方式,透過基督耶穌的殉難,來向眾人曉諭應信奉上帝之道,並且確立了聖餐儀式,使教徒時時不忘基督耶穌是為自己而犧牲,以鞭策自己努力成為一個虔誠的信徒。
由於耶穌的死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使最後的晚餐這一場面更像是一出考驗門徒是否堅信基督耶穌的宗教喜劇:當耶穌預告自己被人出賣的時候,門徒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地問他:'主!是我麼?'賣耶穌的猶大問他說:'拉比!是我麼?'耶穌說:'你說的是。'”透過猶大對於耶穌稱呼的變化,與耶穌那模稜兩可的回答,在你說是就是,你說不是就不是的戲謔氣氛之中使預言開始走向現實。當耶穌告訴門徒們今後只有在天國才能相逢之後,“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的那種莫名自信,在耶穌總是要兌現預言的神蹟之下顯得十分可笑。
喜劇的結局終於來到:當眾門徒在耶穌作了三次禱告的同時都仍然沉睡不起的時候,“那十二個門徒裡的猶大來了,並由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裡,與他同來。那賣耶穌的,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作的事,就作罷!'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一切預言已經、正在、將要成為現實,這一場喜劇的結束正是為了顯示善惡有報,基督耶穌這唯一的聖子回到了聖父的懷抱,而猶大“這人用他作惡的工價,買了一塊田,以後身子撲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了。
如果說耶穌被喜劇式地置於死地,以證明基督耶穌的預言從不落空,那麼,施洗者約翰將不得不面對死亡陰影的一步步逼近,並最後走向悲劇性的結局:小希律王由於強娶“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喜歡。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施洗者約翰顯然是觸怒了傀儡王小希律,後者早已暗起殺心,只是礙於百姓對於施洗者約翰的崇敬,才沒有直接下手,於是藉助同樣也對施洗者約翰不滿的希羅底女兒之口,以不違背自己的誓言,以及不可失去面子為藉口,在裝模作樣的憂愁之中謀殺了施洗者約翰。現在的問題是,為施洗者約翰被殺害而感到震驚的究竟是耶穌,還是百姓?由果及因地推想一下,正是在“他們就厭棄他,耶穌因為他們的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的情況下,耶穌離開加利利而去了耶路撒冷。此時,施洗者約翰仍然堅持在加利利為百姓洗禮。而事實上,耶穌早在施洗者約翰遇害之前,就已經殉難了。
這樣,小希律王殺害的施洗者約翰,是猶太教教眾所認為的先知呢?還是基督教的先驅?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