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企圖憑藉城堅炮利死守,以待巴達維亞的援軍。鄭成功下令攻城,幾十門大炮轟擊了四個小時,使臺灣城的胸牆受到嚴重破壞。但殖民軍在城內備有很多大炮、火銃,殺傷力很強,攻城計程車兵傷亡很大。於是,鄭成功決定對臺灣城採取長期圍困的辦法,迫使殖民者力竭而降。不久,鄭成功的第二批軍隊抵達臺灣,更加強了戰鬥力。他們在臺灣城的周圍修築防柵,挖掘壕溝,把臺灣城圍困起來。在圍困臺灣城的同時,鄭成功抽出力量,深入臺灣各地,爭取群眾,發展生產,為徹底打敗荷蘭殖民者奠定基礎。鄭成功親自帶領戶官(隨從侍衛官)楊英和許多將士到各地巡行,漢族和高山族同胞壺漿相迎。高山族各社首領紛紛歸附,鄭成功設宴招待,並賜給他們每人一件淺色的絲袍、一頂有金色頂球的帽子和一雙靴子。傳說高山族幾個村社的首領向鄭成功獻上金、銀、草、土四樣禮品。鄭成功十分誠摯地對他們說:“我進兵臺灣,是為收復臺灣的土地,不是為了要錢財。”說罷,他收下土塊和一束草,把金銀退了回去。至今,福建沿海一帶還流傳著“國姓爺”不愛金、銀的動人故事。
鄭成功還下令實行屯田,全體官兵“有警則荷戈(武器)以戰,無警則負耒(農具)以耕”,自己動手生產,解決軍糧供應,以減輕人民負擔。這些措施深受臺灣同胞的擁護,他們紛紛起來協助鄭成功軍隊收復臺灣的其他失地。侵佔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最後只剩下臺灣城一座孤城,成為甕中之鱉了。
七月,揆一盼望已久的巴達維亞援軍,終於開到臺灣海面。八月中旬,這支軍隊配合臺灣城的守軍,向鄭成功軍隊發動進攻。鄭軍經過一小時的英勇還擊,大獲全勝,打死了敵軍一百多人,迫使這支援軍狼狽逃回巴達維亞。
經過八個多月的圍困,臺灣城的荷蘭殖民軍餓死、戰死一千六百多人,只剩下六百多名有戰鬥力計程車兵。鄭成功決定發動總攻擊,來消滅這股殖民勢力。1662年1月25日清晨,鄭成功軍隊的二十八門大炮同時開火,兩個小時發射了二千五百發炮彈,弄得荷蘭殖民軍無處藏身。揆一走投無路,只好掛出白旗投降,在2月1日簽署了投降書。被荷蘭殖民者侵佔三十八年的臺灣,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
1662年五月,鄭成功積勞成疾,病逝於臺灣,時年三十九歲。他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收復臺灣的輝煌業績,光照千秋,永遠受到我國人民的敬仰。三百多年來,海峽兩岸的人民,經常到他當年生活、戰鬥過的遺址去憑弔,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
四十九、民族團結的盛典
──土爾扈特萬里歸國
陳毓秀
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九月,承德避暑山莊裡喜氣洋洋,分外熱鬧。
乾隆皇帝剛從熱河木蘭圍場(今河北圍場縣)回到山莊。他由於在木蘭圍場見到了忠於祖國、萬里來歸的渥巴錫等蒙古土爾扈特部的首領而滿懷喜悅。乾隆皇帝在山莊的澹泊敬誠殿又接見了他們。為了慰勞和嘉獎他們,乾隆皇帝還命令佈置了一系列宴會、遊園活動。連續幾天,每到晚上,山莊的萬樹園裡燈火通明,鼓樂大作,放焰火,演雜技;宴會席上,歡言笑語,馬奶酒的酒香,陣陣撲鼻,一派民族團結的歡樂氣氛。自從建立避暑山莊以來,象這樣的盛典,還是不多見的。盛典的高潮是位置在山莊東北的普陀宗乘之廟的落成。渥巴錫和蒙古各部首領,還有新疆、青海、西藏等各地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齊集一堂,瞻仰了廟宇,參加了盛大的法會。乾隆皇帝親自撰寫碑文,在普陀宗乘之廟的碑亭裡樹立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塊巨大的石碑。碑文敘述了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蒙古在遠離祖國一百四十多年之後,萬里跋涉、重返祖國的過程,這是我們多民族統一國家裡、民族團結史上可歌可頌的一頁,它激動人心,耐人尋思!
土爾扈特是明朝時候瓦刺的後代,明末清初時屬於我國蒙古族的一個組成部分。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相鄰的準葛爾部強大起來,形成威懾力量。土爾扈特部的首領不得不帶領全體部眾,跋山涉水,遷徒到遙遠的伏爾加河下游。那時候,伏爾加河下游一帶人煙稀少,是一片還沒有開墾的草原。土爾扈特部就在那裡住了下來,開始了他們在新牧地上的遊牧生活。後來,在他們北邊的沙皇俄國逐漸向南擴張勢力,威脅士爾扈特部順從俄國的統治。沙俄強迫他們當兵打仗,強迫他們改信東正教,不許他們皈依佛門,還限制他們在那裡放牧牛羊……。土爾扈特人民堅決不屈服他們公開宣稱:“我們有權在草原上游牧,在河流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