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皇城內築有精美的住宅,而且根據傳統習慣,他們也有相好的宮女,同居如同夫婦。他們沒有子女,但不乏大批乾兒、侄子、外甥的趨奉,因而也頗不寂寞。至於招權納賄,則更是題內的應有文章。
一般的宦官也有他們的額外收入。掌管皇家的各個倉庫,就是他們的生財之道。各省上繳給皇室專用的實物,必須經過檢驗,認為質量合乎標準才能入庫,否則就拒絕接受,解送實物的人員就會長期滯留在北京而不能回家。實際上,所謂質量並無一定的規格,可以由宦官及其中介人隨心所欲地決定。如果解送實物的人員懂得其中的奧妙,贈送中介人以相當款項,中介人扣除佣金後再轉手送給宦官,所繳實物就可以被接納入庫。
既然納賄可以使劣質物品變為優質,所以,除了皇室成員自用的物品以外,以次充好的現象就不斷髮生。其中受到損害最大的是京軍。因為按規定,他們的服裝也是由宦官掌管的,以次充好的結果使他們獲得的軍服質量極為低劣。當時最有權威的倉庫中介人名叫李偉,爵封武清伯,他是慈聖太后的父親,當今皇帝的外祖父。劣質的棉布透過他而進入倉庫,再發給軍士,就勢所必至地引起了無數的怨言和指責。萬曆皇帝接到臣僚們對此事的控告,親自拿了一匹這種劣質棉布呈進於慈聖太后之前。太后既愧且怒,表示要按國法處置。這時,大學士張居正施展了他的政治才能,他出面調解,達成了一個保全太后一家面子的協議:李偉毋須向法庭報到,他所受的懲罰是被召喚到宮門外申飭一頓,保證不得再犯。事情告一段落以後,張居正又在馮保的合作下乘機大批撤換管理倉庫的宦官,並很自信地向別人表示,這種需索“鋪墊費”的陋習業已禁絕。
總的來說,萬曆即位以後的第一個10年,即從1572年到1582年,為本朝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10年。北方的“虜患”已不再發生,東南的倭患也已絕跡。承平日久,國家的府庫隨之而日見充實。這些超出預計的成就,自不能不歸功於內閣大學士張居正。這就怪不得張先生偶感腹疼,皇帝要親手調製椒湯麵給先生食用。慈聖太后對張先生也是言聽計從。她一向是一個虔誠的信神奉佛的女人,有一次曾準備用自己的私蓄修築涿州娘娘廟,後來聽從了張居正的勸告,把這筆錢改用於修築北京城外的橋樑。萬曆皇帝出疹子痊癒以後,太后本來打算在宮內設壇拜謝菩薩的保祐,也由於張居正的反對而作罷。還有好幾次,慈聖太后想在秋決前舉行大赦,但是張居正堅持以為不可,太后也只能被迫放棄原來的意圖。在這些事例中,張居正的主張無疑都很正確,但是這種鐵面無私的態度,在以後也並不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
在乎日,皇帝一天要批閱20至30件本章。這些本章都寫在一張長紙上,由左向右折為四葉、八葉、十二葉不等,因而也簡稱為“折”。本章的種類很多,式樣、字型大小、每葉字數以及行文口氣等都因之而各不相同。但概括說來則可分為兩種:其一,各衙門以本衙門名義呈送的稱為“題本”。題本由通政司送達官中,其副本則送給給事中辦事處,即六科廊房。題本中的內容大都屬於例行公事,很少會引起爭執。其二,京官以個人名義呈送的稱為“奏本”。奏本所呈奏的事項十九在呈奏者的本職之外,例如禮部官員議論軍政,軍政官員批評禮儀。因為屬於個人的批評或建議,所以事先不必通知自己的上級,也不必另備副本。奏本由呈奏者自己送到會極門,由管門太監接受。由於這樣,奏本的內容,在皇帝批示並送交六科廊房抄寫公佈以前,別人是無從知悉的。在全體臣僚中引起震動的本章,往往屬於這一類奏本。
萬曆登極之初批閱本章,只是按照大伴馮保的指導,把張先生或其他大學士的“票擬”改用硃筆批寫就算完成了職責。其中有些本章的批示極為簡易,例如“如擬”、“知道了”,簡直和練習書法一樣。而且按照慣例,皇帝僅僅親自批寫幾本,其他的批寫,就由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硃筆代勞。這硃筆所代表的是皇帝的權威,如果沒有皇帝的許可而擅用未筆,就是“矯詔”,依律應判處死刑。
但即使是這些例行的批語,不到10歲的萬曆皇帝恐怕還是無法理解它的全部含義的。例如“知道了”,實際的意義是對本章內的建議並未接受,但也不必對建議者給予斥責。這些深微奧妙之處也只有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深理解。
重要官員的任命,即人事大權,也是決不容許由旁人代理的。作出這一類決定,總是先由張居正和吏部提出幾個人的候選名單,而由皇帝圈定其中之一。萬曆皇帝雖然年幼,他已經懂得排在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