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腳步聲都沒能驚擾他。
朱元璋置身於香菸繚繞、經幡重重的釋迦牟尼像前,左手執經卷,右手握著木魚槌,想起來就敲幾下。由於看得入神,連佛性大師進來他都沒發覺。佛性見他看的是《金剛經》,就說:“想不到如淨如此專心致志地讀經了,可喜可賀呀。”
朱元璋忙合上經卷,站起來長揖。
佛性早發現經卷裡夾著別的書,已露出邊角來。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裡邊的夾帶,原來是一本《玉壺清話》。
佛性說:“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鬧鬼!貧僧將就你,你也得將就貧僧啊。”
朱元璋也覺得有愧,對不住佛性,就說:“弟子再不敢了。實在是因為經書味同嚼蠟,怎樣用心也看不進去!”
“又胡說。”佛性說,“看不進去,是你淺薄,沒緣分。”他抖動著那捲《玉壺清話》,說:“這是專門寫宋太祖軼事的帝王之書,你看這個做什麼?”
朱元璋不免眉飛色舞起來,他有他的獨到見解,宋太祖為什麼成為一代明君,這本書裡藏有真諦。對人要寬容、仁愛,得人心方得天下。
“這與你當和尚何干?”佛性說。
“只是看看而已。”朱元璋講起書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見了周世宗的幼子,問是誰,宮嬪答是周世宗的兒子,太祖問從人該怎麼處置?
佛性替他說了下面故事,趙普主張殺掉,潘美不言可否。
“原來師父也看過,”朱元璋說,“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規呀。”
“又胡說。”佛性說自己是入佛門之前看過的,沒忘而已。他問朱元璋,知道趙匡胤為什麼不殺周世宗兒子嗎?
朱元璋認為一是仁愛之心,二是廉恥之心。宋太祖不是說了嗎?即人之位,再殺人之子,天理難容。所以他讓潘美收養了這孩子。
佛性又說了趙匡胤寬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飯,在碗裡看到一條蟲子,當時侍者臉都嚇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趙匡胤對他們說:千萬不要讓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蟲子的事,要不然他們會心上不安。
朱元璋不禁點頭三嘆:“只有這樣,才能有天下。”說這話時,眼裡閃閃發光。佛性顯然注意到了。他說:“你知道趙普這個人嗎?”
是宋太祖的賢相啊。朱元璋當然知道。
佛性稱讚趙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全夠用了。
朱元璋稱趙普是孔明、張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則得天下。
佛性不無揶揄地問:“你想結交這樣的賢人嗎?”
“沒緣分啊。”朱元璋說,“一個出家人,更不需要了。”
佛性說他倒知道幾位曠世奇才,號稱浙西四賢。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問都是哪幾個?
佛性告訴朱元璋,四賢中尤以劉基、宋濂為優。這劉基是兩榜進士,當過縣丞,後來做過江浙儒學副提舉,他看到朝廷腐敗,恥於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隱居了。
“另一個呢?”朱元璋又問。
佛性說另一個是浦江的宋濂,他被朝廷委任為翰林院編修,根本不屑一顧,隱居在龍門山著書立說。
朱元璋喜形於色道:“這不是今世的臥龍、鳳雛嗎?是不是得一人可得天下?”
佛性笑道:“這豈是你我檻外人所應當論及的話題。”
朱元璋不言語,卻拿出紙筆,記下了“青田劉基、浦江宋濂”幾個字。佛性意味深長地望著朱元璋笑。
其實朱元璋並不知道底細,佛性原本是世俗中人,是個有宏偉抱負的大儒,他是劉基的老師,親自教誨三年之久,後來因文字獄犯事,他才躲到寺院裡披起了袈裟,難怪他凡緣未了,有機會就想為他的學生劉基物色明主,他認為劉基就是張良、趙普一樣的人物,看是不是得遇明君了。
他此時竟看出來朱元璋日後必稱雄天下嗎?也許連他自己也處在朦朧中,但朦朧的往往會聚而成形,成為現實。
幾個月的時光,在木魚和雲板聲中滑過去了,朱元璋的功夫不在佛經上,他跟著佛性,長了不少知識,變得深沉多了。
這是皇覺寺普普通通的寂寞難耐的長夜。
夜深人靜,長明燈也顯得暗了,朱元璋還在看書,只是不再用經卷打掩護了。
突然聽到有人叩擊窗欞的聲音。朱元璋放下書本,走到門口,推開紅漆木門,不禁又驚又喜,原來是湯和、徐達、吳良、吳楨等人。
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