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內心仰服;二是軍令,威儀多用來對待自覺計程車兵,而軍令則用以約束散漫的兵勇。兩者相得益彰,是治軍的重要內容。
古時候,以威治軍是訓練軍士勇敢作戰的一個重要手段。
為了樹立軍威,曾國藩效仿穰苴,在湘軍建軍之初,為培植嚴肅的軍紀,曾國藩忍痛殺了違背軍令的將領金松齡,在自己人的頭上,毅然動了第一刀。此事在湘軍中引起極其強烈的震動,也為早期湘軍軍紀的維護起了重要作用。
後來,曾國藩攻克南京後奉旨來裁軍時,各軍頭領均強烈反對,曾國藩將各種阻擋裁軍的因素一一作了分析,認為各軍提出的無銀子補足欠餉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因素在於各級將官情緒上的牴觸,是他們本身不願意撤。撤了,他們既失去了權柄,也失去了繼續發財的機會。曾國藩仔細分析後認為,對於這批頭腦簡單的武夫,道理講得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嚴肅軍令。
他認為不殺個把高階將領,裁軍便會推行不下去,他要臨機取決,最後他決定殺駐守在廬州府、至今尚未來稟報的正字營統領韋俊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曾國藩的這一絕招果然有用。從那天開始,吉字營、老湘營、果字營、霆字營以及長江水師、淮揚水師、寧國水師、太湖水師的將官們,都不敢公開反對裁軍了,各軍營開始制定分批裁撤的具體部署。最終順利實施了整個裁軍計劃。立威之術確實立竿見影。
以毒攻毒———統御術
中國古代著名的本草書上說,對於劇毒的藥物可以用同樣劇毒的藥物來制約它。這句話同樣適合領導的藝術。在社會的動亂時期,我們只有採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才能夠對付那些鑽空子、耍陰謀的小人。所謂黑臉統御術,就是以黑臉之法面對一切不正之術,使之無處藏身。
任用天下英才才能成功
三國時期,曹操攻佔冀州後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冀州是袁紹的老巢。漢末黃巾起義,天下分崩,其時袁紹作為中原地區最大勢力的軍閥,執掌了聯軍首領的牛耳。曾幾何時,袁紹官渡兵敗,鬱悶病死。冀州被曹軍佔領。曹操攻下冀城,來往袁墓設祭,且“再拜而哭甚哀”。他對眾官說,當年和袁紹起兵,袁紹問他,“如果不成功,將依賴什麼過活?”曹操說,“你的意思如何呢?”袁紹說,“我將南據黃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擁有沙漠腹地,南向以爭天下。”曹操便答了上面的話。袁、曹各依地域、經濟、軍力和智力進行較量,而終將曹操勝了袁紹,掌握了北方。
袁紹擁有幅員廣闊的地盤和實力雄厚的軍隊,也擁有像田豐、沮授、陳琳、審配等傑出的文士。袁紹卻只知“據河阻燕”,看重自己的實力,不把那些無價之寶的謀士放在心上。他還雞腸小肚,容不得別人勝過自己,把田豐、沮授都殺了,曹操與他相反,懂得謀臣的價值,楊修投靠他時,他跣腳相迎,審配、陳琳被抓到時他仍勸降,表現了愛才惜才的一片真心。只是審配決意死節,才斬而厚葬。陳琳被刀斧手捉至,曹操說:“你為袁紹擬檄,數落我的惡行,是可以的,可為什麼要侮辱我祖、我父呢?”陳琳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左右都勸曹操殺了他,曹操憐其才,不但予以赦免,還給了從事的官給陳琳做。
曹操廣納天下名賢,“御智以取天下”,是十分英明的一項決策。君王有什麼能耐呢?劉邦說過,他用兵不如韓信,謀算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但他能用他們之所長,而終成為君主。曹操的話與漢高祖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比袁紹高明,“御智”比“據地”顯示了優勢。
今之做領導的,不知聽了曹孟德此話有何感想?倘只想學他的權術、奸詐,而不學他的容人、愛才和用才,則是大錯特錯了。有些領導為維護自己的名譽,故作高深,不許別人說一句話。開會、決策,全聽他一個人的。他這是有“智力”而不“御”,又焉能作曹操的一番宏業呢?有些領導好發宏論,賣弄學識,而實際只是空論,無一可實行的。這種人說穿了,是既要做劉備,又要做諸葛亮。
權力必須以實力做後盾
自古以來,依靠自己力量建立起國家的君王,在面臨反對力量的反撲時,仍不致遭到太大的困難;但那些靠別人力量登上寶座的君王,在強大反對力量的威脅下,常會陷入嚴重困境。也就是說,擁有足夠實力的君王,容易獲得成功;缺乏實力支援的君王,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摩西、居魯士、羅姆魯斯,如果不能掌握足夠的武力,他們所擬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