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的個體戶為了維護信譽而自甘損失,這樣的舉動更是令人感到欽佩了。
1987年6月19日,四川綿陽市個體戶未萬春,當眾把一批價值1020元的假劣香菸、奶粉銷燬,對於他來說雖然損失了1020元,但他不出售偽劣商品,贏得了信譽,贏得了廣大顧客的消費心理。
一些企業為了眼前利益,大量製造、傾銷低次產品,把自己很響的牌子砸了,這無異於殺雞取蛋,只有愚人才這樣做。
聲譽是競爭的法寶
對於企業來說,聲譽和信用是生命之本。縱觀現代企業中那些在競爭中被淘汰的公司,十有八九是因為企業的聲譽和信用受到了懷疑或否定所導致。所以,許多知名企業家經營之道中將企業的聲譽和信用放在首位,充分顯示了他們在商業競爭中所具有的遠見卓識。
其實,聲譽和信用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競爭的法寶。早在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他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聲譽而已。當年諸葛亮說劉備的第一條優勢就是“帝王之胄”。他說的“天下有變”,是指一旦曹操篡奪東漢劉氏政權,劉備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逆賊,匡復漢室,並且一定能夠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曹操對諸葛亮這一招最為恐懼,所以當孫權請他做皇帝時,他說:“是幾置吾於火爐。”一直到死,曹操都不敢做皇帝,可見聲譽的重要。
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由此悟出企業產品的牌子對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價值。他曾談到“松下”名稱的由來,是一次他看報紙,發現了英文“國際”一詞“INTERNATIONAL”,意思是“國民的”,或者是“全國的”,於是他選定用“NATIONAL”作為自己公司的商標,一來表示公司的產品是國民所需要的,二來也表示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松下幸之助認為:日本的具體條件決定了日本企業必須參與國際競爭。為了與不同國家的同行決一雌雄,在國際舞臺上佔得一席之地,維護本公司產品的聲譽非常重要,為此必須不斷提高“NATIONAL”的知名度。只要有松下電器在國際市場上露面,就是對國際競爭對手的威脅。
關於企業的聲譽,松下幸之助對此感慨甚多,他特別強調松下產品的質量,認為就是企業的聲譽表現。他曾指出:生產廠家不能把自己的職責僅限於履行一紙訂貨合同,還應當把顧客對本產品的需求視作同樣必須履行的無形合同,並且根據這種無形合同組織生產和銷售,以保證隨時隨地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為顧客服務”,他說這是松下公司的經營哲學。他比喻把商品賣給顧客如同嫁出自己的女兒,對親家當然要守信用。他說諸葛亮能對死去的劉備守信用,松下公司也可以對顧客開展售後服務。盡善盡美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但只要信守“不做違心事”這條原則就不會出現積重難返、不可收拾的局面。松下幸之助經常提起1930年製造新型收音機的事例。那時,日本國民急需高質量收音機,松下公司銷售K工廠製造的產品故障層出不窮,退貨堆積如山。在K工廠無力解決技術問題而退出合作的困難情況下,既無專業知識,又無技術力量的松下公司,信守對顧客許下的諾言,由松下幸之助親自帶領全體職員,不分晝夜攻關三個月,終於研製出適合當時顧客需要的產品,並且在NHK組織的一次比賽中奪魁,松下電器也由此在日本脫穎而出。
照顧對方利益
我們知道,商場競爭充滿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能照顧到對方利益,不少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在這一點上,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香港《文匯報》曾刊登李嘉誠專訪,主持人問:“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經歷那麼多艱難風雨之後,您為什麼對朋友甚至商業上的夥伴抱有十分的坦誠和磊落?”
李嘉誠答道:“簡單地講,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如果生意跑來找你,就容易做。”“一個人最要緊的是,要有中國人的勤勞、節儉的美德。最要緊的是節省你自己,對人卻要慷慨,這是我的想法。”“顧信用,夠朋友。這麼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夥伴的,合作之後都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我是引以為榮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老競爭對手怡和。李嘉誠鼎助包玉剛購得九龍倉,又擊敗置地購得中區新地王,並沒為此而與紐璧堅、凱瑟克結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戰役後,他們都握手言和,並聯手發展地產專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