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獨詳錄之,其識高於當時諸人遠矣。舊本八卷,此本四卷,殆士粦所合併也。
△《草堂詩話》·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蔡夢弼撰。夢弼,建安人。其始末未詳。嘗著《杜工部草堂詩箋》及此書。
今詩箋久佚,惟此書僅存。皆論說杜甫之詩。曰草堂者,甫客蜀時所居也。凡二百餘條,皆採自宋人詩話、語錄、文集、說部,而所取惟《韻語陽秋》為多。
《宋史·藝文志》載方道醇《集諸家老杜詩評》五卷,方銓《續老杜詩評》五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載莆田方道深《續集諸家老杜詩評》一卷,又載《杜詩發揮》一卷。今惟方道深書見於《永樂大典》中,餘皆不傳。然道深書瑣碎冗雜,無可採錄,不及此書之詳贍。近代注杜詩者徵引此書,多者不過十餘則,皆似未見其全帙。此本為吳縣惠棟所藏,蓋亦希覯之笈矣。舊本與魯訔、趙子櫟所撰《杜工部年譜》合為一冊,而以魯訔一序冠於此書之前。蓋以篇中有王士禎跋語,先訔而後夢弼,故編次從之。今魯、趙二譜別入傳記類中,故仍移訔序冠於譜前,以復其舊,不更載於此書焉。
△《文章精義》·一卷(永樂大典本)
是書世無傳本,諸家書目亦皆不載,惟《永樂大典》有之。但題曰李耆卿撰,而不著時代,亦不知耆卿何許人。考焦竑《經籍志》有李塗《文章精義》二卷,書名及李姓皆與此本相合,則耆卿或塗之字歟?載籍無徵,其為一為二,蓋莫之詳矣。其論文多原本《六經》,不屑屑於聲律章句。而於工拙繁簡之間,源流得失之辨,皆一一如別白黑,具有鑑裁。其言蘇氏之文不離乎縱橫,程氏之文不離乎訓詁。持平之論,破除洛、蜀之門戶,尤南宋人所不肯言。又世傳韓文如潮,蘇文如海,及春蠶作繭之說,皆習用而昧其出處。今檢核斯語,亦具見於是書。
蓋其初本為世所傳誦,故遺文剩語,口授至今。嗣以卷帙寥寥,易於散佚,沉晦者遂數百年。今逢聖代右文,得以復見於世,亦其名言至理有不可磨滅者歟?
△《竹莊詩話》·二十四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錢曾《讀書敏求記》作竹莊居士,不知何時人。遍蒐《古今詩評》、《雜錄》,列其說於前,而以全首附於後,乃詩話之中絕佳者。考《宋史·藝文志》有何谿汶《竹莊詩話》二十七卷,蓋即此書。惟今本二十四卷,其數少異。或傳寫佚其三卷,或後人有所合併,或《宋史》誤四為七,均未可知。
然出自宋人則無疑也。是書與蔡正孫《詩林廣記》體例略同,皆名為詩評,實如總集。使觀者即其所評與原詩互相考證,可以見作者之意旨,並可以見論者之是非。視他家詩話但拈一句一聯而不睹其詩之首尾,或渾稱某人某篇而不知其語云何者,固為勝之。惟正孫書以評列詩後,此以評列詩前,為小變耳。其所引證,如《五經詩事》、《歐公餘話》、《洪駒父詩話》、《潘子真詩話》、《桐江詩話》、《筆墨閒錄》、劉次莊《樂府集》、邵公《序樂府後錄》之類,今皆未見傳本。而呂氏《童蒙訓論詩》之語,今世所行重刊本,皆削去不載。此書所錄,尚見其梗概。又此書作於宋末,所見詩集猶皆古本,如《焦仲卿妻詩》明人活字版《玉臺新詠》妄增“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二句,謬傳至今。實則郭茂倩、左克明兩家樂府及舊本《玉臺新詠》皆無之。此書亦無此二句,足相證明。即其所載習見之詩,亦有資考校也。
△《浩然齋雅談》·三卷(永樂大典本)
宋周密撰。密所著書凡數種,其《癸辛雜識》、《齊東野語》皆記宋末元初之事。《雲煙過眼錄》皆記書畫古器,今並有刊版。其《澄懷錄》、《續錄》則輯清談。《志雅堂雜鈔》則博涉瑣事,今惟鈔本僅存,皆已別著錄。《千頃堂書目》載密所著尚有《志雅堂耳目鈔》及此書,而藏弆之家並無傳本,惟此書散見《永樂大典》中。其書體類說部,所載實皆詩文評。今搜輯排纂,以考證經史、評論文章者為上卷,以詩話為中卷,以詞話為下卷。各以類從,尚裒然成帙。密本南宋遺老,多識舊人舊事。故其所記佚篇斷闋,什九為他書所不載。朱彝尊編《詞綜》,厲鶚編《宋詩紀事》,符曾等七人編《南宋雜事》詩,皆博採群書,號為繁富。而是書所載故實,亦皆未嘗引據,則希覯可知矣。其中考證經義,如解詩“巧笑倩兮”,疑口輔當為笑靨,而不知類篇面部已有此文。解易“井谷射鮒”,以鮒為鯽,不知說文鯽字本訓烏鰂,後世乃藉以名鮒,羅願《爾雅翼》辨之已明。如斯之類,於訓詁皆未免稍疏。然密本詞人,考證乃其旁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