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暈狀大質量緻密天體〃,實際上只是黑洞、棕色矮星和其他光線很暗的恆星的另一種說法)。 粒子物理學家往往贊成解釋為粒子,即WIMP;天體物理學家贊成解釋為星體,即MACHO。MACHO一度佔了上風,但根本找不到足夠的數量,所以風向又轉向WIMP……問題是WIMP從來沒有發現過。由於它們的相互作用很弱,因此很難識別它們(即使假設它們的存在)。宇宙射線會造成太多幹擾。因此,科學家們必須鑽到地下深處。在地下一公里的地方,宇宙射線的轟擊強度只有地面的百萬分之一。但是,即使把這一切都加上去,正如有一位評論家說的:〃宇宙在決算表上還相差三分之二。〃眼下,我不妨把它們稱之為〃DUNNOS〃(某處未知非反射不可測物體)。 近來有跡象表明,宇宙的星系不僅在離我們遠去,而且離去的速度越來越快。這與人們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看來宇宙不僅充滿暗物質,而且充滿暗能量。科學家們有時將這稱之為真空能或第五元素。無論如何,宇宙似乎在不斷膨脹,誰也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有理論認為,空空蕩蕩的太空其實並不空空蕩蕩……物質和反物質的粒子在不停地產生和消失……是它們在把宇宙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往外推移。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解決這一切的恰恰是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他為了駁斥關於宇宙在不斷膨脹的假設而在廣義相對論裡順便引入的,也是他自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誤〃的那個小小的算式。現在看來,他畢竟還是對的。 歸根結底,我們生活在一個宇宙裡,它的年齡我們算不大清楚;我們的四周都是恆星,它們到我們的距離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我們並不完全知道;宇宙裡充滿著我們無法識別的物質;宇宙在按照物理學定律執行,這些定律的性質我們並不真的理解。 以這樣的一種很不確定的基調,讓我們再回到地球,考慮一下我們確實理解的東西……雖然到目前為止,要是你聽到我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它這類話,你也許不會再感到吃驚……以及我們長期以來不理解而現在理解了的東西。
第十二章 大地在移動(1)
195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辦了生前最後一件專業方面的事……為一本書寫了個短小而生動的前言。該書的題目是《移動的地殼:解答地球科學中的一些問題》,作者是一位名叫查爾斯·哈普古德的地質學家。哈普古德在書裡堅決駁斥了關於大陸在漂移的觀點。他以逗大家與他一起發笑的口氣指出,少數容易上當受騙的人認為〃有些大陸的形狀顯然吻合〃 。他接著說,似乎〃南美洲可以和非洲拼在一起,如此等等,有人甚至聲稱,大西洋兩岸的岩石結構完全一致〃。 哈普古德先生斷然擯棄了任何這類觀點,並且指出,地質學家卡斯特和門德斯已經在大西洋兩岸進行了大量實地考察,毫無疑問地確定這些相似之處壓根兒就不存在。天知道卡斯特和門德斯兩位先生考察了哪些地方,因為大西洋兩岸的許多岩石結構確實是一樣的……不僅非常類似,而且完全一樣。 無論是哈普古德先生,還是那個年代的許多別的地質學家,這個觀點怎麼也聽不進去。 哈普古德提到的理論,最初是由一位名叫弗蘭克·伯斯利·泰勒的美國業餘地質學家在1908年提出來的。泰勒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既有足夠的財力,又不受學術約束,可以按照不同尋常的辦法來從事研究。他突然發現,非洲海岸與對面的南美洲海岸的形狀十分相似。根據這個觀察結果,他提出了大陸曾經到處滑動的見解。他提出……結果證明很有先見之明地提出……幾塊大陸轟然撞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的山脈。不過,他沒有拿出多少證據,該理論被認為不切實際,不值得予以重視。 然而,在德國,有一位理論家接受了泰勒的觀點,而且予以高度重視。他就是馬爾堡大學的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魏格納考察了許多植物和化石的反常現象,那些現象無法納入地球歷史的標準模型。他認識到,要是用常規的方法來加以解釋,那簡直說不通。動物化石不斷在海洋兩岸出現,而海洋很寬,動物顯然是遊不過去的。他心裡轉念,有袋動物是怎麼從南美洲跑到澳大利亞去的?為什麼同樣的蝸牛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新英格蘭?你怎麼說明煤層和其他亞熱帶殘跡會出現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這樣的寒帶地區,如果它們不是以某種方式從氣候較熱的地方遷移過來的話? 魏格納提出了一種理論,認為世界上的大陸原先屬於一個陸塊,他稱其為〃泛大陸〃,植物群和動物群可以混雜在一起;只是到了後來,聯合古陸才裂成幾塊,漂移到現在的位置。他寫了《海陸的起源》一書來闡述他的觀點。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