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阻撓他撤回東北的計劃順利實現這一點,張作霖不是沒有想到。但他最初之所以還有些戀棧,倒還不是因此之故。那主要還是因為他當時的“安國軍政府”,在那會兒還是權傾一時,實際是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總統權的,他雖名為大元帥,其實就是大總統,這個榮耀的得來,並不容易,要讓他拱手讓出,他怎麼捨得呢!
在這個節骨眼上,是年輕的張學良洞察幽微,沉著冷靜,認為儲存實力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所以力主息戰議和,退兵關外,而且行動愈快愈好。張作霖如果聽從了兒子的建議,不是猶猶豫豫,而是搶在日本人陰謀付諸實施之前趕回奉天,這一震驚中外的謀殺案也並不是不可避免的。遺憾的是,他過於自信了,總認為他有幾十萬軍隊,日本人雖然可惡,但還不致於會直接謀害他的性命。所以,他總是忠言逆耳,不把這當回事,認為誰想打他的主意,並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在幾經猶豫之後,終於同意離京返奉了。但卻堅決反對改變返奉路線。他錯誤地認為,明人不做暗事,他並不是被打敗了,而是為了國內和平,主動返回東北的,所以他不能灰溜溜地走。當然,若認為他心裡很踏實,毫無一點顧慮,那也不是事實,可惜的是,他的釋疑不是靠科學地分析判斷,而是把寶押在虛幻的占卜和運氣上(“他非常迷信,逢有大事必卜卦決疑。這次回東北也是如此,找來在府右街的他所信任的卜卦之士張半仙搖卦,以選擇出行的良辰吉日。張豐仙說當日下午七時動身為吉時,張作霖毫不思索就決定當晚即1928年6月3日下午7時離京返奉。②張作霖是六月三日離開北京的,這無分歧,但他究竟是幾點動身的,卻說法不一此為一說;另外也有不少人說是半夜或“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