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中國文化理解也深”。趙一荻“辭鋒銳利,咄咄逼人”。③
前些時,筆者在報紙上看到一張照片,如果不看說明,這究竟是誰的照片?上面的幾個人姓甚名誰,是做什麼工作的?那是無論如何也猜不出來的。看了照片旁邊的簡單的說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1986年3月13日,八十六歲高齡的張學良將軍偕同妻子趙四小姐及“總統府諮政”年已九十六歲的張群,在臺北一個公園裡的留影。這是人們所能看到的關於張將軍的最新的照片。照片雖不甚清晰,但幾個人的形象還是可以看清的。張學良雖已脫髮禿頂,面容蒼老,但他墨鏡西服,挺身而立,少帥風貌,依稀可辨,看樣子身體還頗硬朗(趙四小姐看起來也還精神,不大顯老),這很自然會使人想到張學良的堅強和趙四小姐的功勞!的確,多年來,還多虧了她,多虧了她的陪伴和照料,張學良才會有今天,才會八十多歲了仍然健在,仍然滿懷信心地在“奮鬥”。假如沒有她,沒有她數十年如一日地對他的無微不至的體貼、關懷和照顧,而是他孤身一人,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他能熬到今天嗎?所以從這方面看,趙四小姐是值得感謝的,在那“黑雲壓城城欲摧”和“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危難關頭,在張學良處境最艱難的時刻,她不顧一切,再次打破世俗的偏見,毅然決然地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偏僻荒涼的“窮山溝裡”去與在囚繫中的張學良相會,並從此再不分離,與夫君相依為命,在風雪嚴寒中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這勇氣,這情意,這犧牲,多麼感人,多麼使人欽敬!也許正是被趙四小姐的真誠和這光彩照人的品德所感動的緣故吧,楊德政曾作《金縷曲》二闋,是分別讚頌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其中“懷張學良將軍”詞已如前述,另一首題為“致張夫人趙綺霞女士”的詞,也是寫得非常優美、凝重而又洋溢著動人的激情的,詞雲:
雪壓綠萼梅,愈精神,萬卉凋零,惟你芳馨。香飄巖壑染流雲,事逐紅塵拋棄了,金華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