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出鑰匙,不過要是透過廠裡進行正規研發,需要一筆龐大的費用,而且是否可以透過廠裡的科研立項,還要看這種工藝是否值得,所以很可能即使有錢,廠裡也不見得會同意,當然了,除非這筆費用可以給廠裡帶來足夠的利潤。”我們都是心頭一顫,趙穎問道:“據您估計這筆費用大概要多少?”劉工答道:“少說也要幾十萬,所以我不建議用這種方式,不過我可以用業餘時間借用廠裡的裝置,自己獨立搞這項研發,對你們來講,就沒有費用問題,因為我也確實對這種工藝很有興趣。不過這樣時間就會很長。廠裡來搞估計一兩個月就可以了,我自己做的話,少說要一年的時間。”我們點點頭,都覺得雖然時間會拉得很長,總比沒辦法要好,趙穎又問道:“那麼您說說第三種方案?”
劉工答道:“另外一種方案,就是找到這兩類人中的任何一類。”我問道:“哪兩類人?”劉工笑道:“第一類就是盜竊高手,解放前的盜竊高手,除精通各種盜術以外,必是精通各種開鎖術,不過能開啟這種鎖的必是身懷至少高於二十柱絕技的高手,這種高手全國不會有幾個,而且這樣的人‘文革’時恐怕早就絕跡了。”
前面講過,所謂“柱”,類似當今圍棋所講的“段”,是判別一個盜竊高手開鎖功夫高低的準繩。關於這一點,我還是從趙穎的轉述中得知。祖父在傳授趙穎開鎖技巧的同時,也給她講述了一些鎖術術語的來源。中國自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而在這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邪行——盜竊這個行當裡,也曾是高人輩出。這些高人所掌握的絕技,最主要就是“鎖術”和“扒術”兩種。“扒術”指的是偷竊的技巧,而“鎖術”便是不用鑰匙開鎖的技巧。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開鎖和扒竊技巧甚至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拿“扒術”來說,在掌握了諸多艱苦的基本功以外,不但要心細、膽大、眼明、手快,更主要的還要巧妙地轉移別人的注意力。要想練成一個扒竊高手絕不是簡單的事,確實要經歷一系列艱苦卓絕的訓練。就如我們今日的鋼琴演奏訓練,要經過諸如拜厄,車爾尼599、849、299、718、740,肖邦練習曲等一系列專業教材訓練,才有可能達到鋼琴演奏比較高的境界。
“扒術”訓練要從指力練起,指力有三關:“碎炭”、“碎慄”、“碎石”,也就是要憑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指的力量,捏碎木炭、核桃之類的堅果,甚至是石頭。當然,這僅僅是傳說,並沒有人真正見過。過了這三關之後,就要進行準確性練習:“懸鈴”,即懸空掛一塊極其光滑的圓石或肥皂(當然是發明肥皂以後),兩側分別掛一個銅鈴,要練到快速取走圓石而鈴鐺不響。鈴鐺的距離會隨著技巧加深逐漸變近,最後近到和兩指再加上圓石的寬度相仿。練到這個境界,才會進行“沸水取物”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開水夾肥皂”,如果能在極短時間內將極其光滑的物體僅用三指的力量從沸水中夾出,而手不燙傷,就算練成了。
不過以上種種訓練都是所謂“死”訓練,因為扒手們在真正偷竊中所面對的,是不斷活動並且有感覺、有警覺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盜要求更高。所以“扒術”的最高階訓練,是用一個木頭人來進行的。這個木頭人全身關節和活人一樣是活動的,木頭人掛在半空,穿著和常人一樣的衣服,身上綁上一枚銅鈴,扒手要伸手在木頭人的衣服各個口袋取出物品,而鈴鐺不因晃動出聲,這便達到所謂“一鈴”的境界。真正的高手,要從“一鈴”練起,最高可練到“七十二鈴”,也就是說在木頭人身上綁七十二個銅鈴,偷走東西而鈴鐺不響。這種神乎其技,對於“扒術”來講,實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根據傳說,只有在前清乾隆年間,杭州扒手的大龍頭“神偷”賈三曾經練到七十二鈴。即使是清末民初名滿京津的大盜“燕子李三”,據傳在“扒術”方面也只練到四十八鈴而已。
至於“鎖術”訓練,雖然同樣艱苦,卻沒有“扒術”這麼多名目。根據鎖芯裡鎖柱多少,配合特殊的訓練工具,再加以配套的練習法門,從“一柱”開始,最高可練到“二十四柱”,到了這種境界,普通的鎖已經沒有什麼開不了的了。然後是針對三種工藝極其複雜的特製鎖“子午鴛鴦芯”、“對頂梅花芯”以及“天地乾坤芯”的特殊訓練。這三種型別的鎖,一種比一種工藝複雜,據祖父對趙穎講,只有在康熙年間,曾經有一位高手可以不用鑰匙開啟這種最複雜的“天地乾坤芯”,而這位高手卻不是一位盜竊高手,而是一位鎖匠。很顯然,時至今日,“鎖術”和“扒術”都已大大沒落了。根據劉工所言,祖父留下的這個紅木盒子上的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