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過:作者寫此書,亦有“傳詩”之意。我想作者“傳”下的,除了那些幽雅哀怨、旖旎動人的詩詞之外,還有就是那高屋建瓴的詩學觀念,而作者的詩學觀念恰好又與現代詩歌中某些流派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且容我試舉一二為例:
在書中第四十八回,香菱向黛玉學詩:香菱笑道:“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紅樓夢》裡的詩學觀念是:立意為上,詞句次之,形式為末。這不剛好解決了現代詩歌界一個由來已久的“寫什麼”和“怎麼寫”哪個更重要的問題嗎,哪個更重要?按照《紅樓夢》裡的觀點,當然先是“寫什麼”,後是“怎麼寫”了。
再來看薛寶釵與“橡皮寫作”,橡皮寫作的代表人物楊黎有一句著名的詩歌觀點:詩歌即廢話!我原本以為此觀點為其首創,卻原來在《紅樓夢》裡早有過更高明的說法,且看書中薛寶釵的言論如何,寶釵笑道:“原本詩從胡說來……”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亂彈《紅樓》與現代詩歌(2)
還有就是在當今詩壇上叱吒風雲的“下半身寫作”,也早就被曹雪芹實踐過了,薛蟠那一句:“女兒樂,一根###往裡戳。”足以堪稱“下半身寫作”的經典之作,完全符合“下半身寫作”的要求:詩歌從肉體開始,到肉體為止……
等等等等,從以上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們和寫現代詩歌的詩人們,還是有著共同的話題可以探討的,沒必要涇渭分明的做不理不睬狀,更沒必要水火不容的做階級鬥爭狀,大可以像我一樣,一手操著現代詩,一手握著《紅樓夢》,昂首闊步,不亦樂乎!
用伊沙的方式讀《紅樓》
《黛玉進入我家》
黛玉進入我家
我在門口
遇上她
從此我閉門不出
頭懸樑錐刺骨
日日苦讀
黛玉住在我家
我在窗前
望著她
從此我躲進柴房
奮力劈柴
一絲不掛
黛玉睡在我家
我在床上
想著她
我在等她長大
我在等她
為我葬花
林妹妹
看看我吧
我不愛說話
也無玉
但詩做得好
而且力氣大
這是當代著名詩人伊沙的一首詩歌,因為寫的是林黛玉,我便順手將它發在了紅樓夢群裡,果然不出所料,詩一貼出,便如石擊水面,激起漣漪無限,那些讀慣了古典的紅樓迷們,面對這首後現代的解構之作,頓感無從下嘴,經過一番七嘴八舌,大家一致認為這首詩歌太差,理由是它太不像“詩”,而像“順口溜”。對於這個結果,我並沒有感到更多的驚訝,因為我已經無數次的領教過當代人對現代詩歌的敵視和冷漠。它只能更加加深我固有的看法,在當代的中國,並不缺乏優秀的詩人,缺乏的是優秀的讀者。
幾千年來,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抒情詩篇的國度,唐詩宋詞偉大的影響深入骨髓,但也後患無窮,因為它養成了我們畸形的審美觀,一提到詩歌,就必須優美,就必須抒情,就必須意境……否則,便不能稱之為詩,這是一個極其可惡的偏見。
詩歌之美是不可言說的,在一首好詩的面前,任何試圖對其作出的闡釋和解讀都將是多餘的。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魯迅先生就曾提起筆來,寫下了著名的新打油詩《我的失戀》,而在伊沙這位敢往“黃河裡撒尿”的詩人,敢寫“結結巴巴”詩歌的詩人,敢叫囂“餓死詩人”的詩人的這首詩裡,我似乎聽到了一種遙遠的迴響。面對已經走上了神壇的《紅樓夢》,伊沙忍不住又玩了一次解構,用的依然是他自己特有的那種,天生漂亮的好語感和“一臉無所謂”的姿態。
老子、孔子以降,中國人慣會造神,然後再對自己所造之神,行三叩九拜的大禮,《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命運,亦是如此,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頂禮膜拜,而《紅樓》中真正傳承的精神卻漸行漸遠。讀罷此詩,我想我們在面對經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換一種方式和角度了?要知道人再優秀,也只能是優秀的人而已,決不會化而為“神”。《紅樓》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