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石油黑幕》 中文版序
對美國政治和世界能源局勢而言,奧巴馬的當選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美國民眾透過手中的選票選擇了這樣一位候選人來當總統。他發誓要終結“石油的*”,他抨擊埃克森美孚的暴利,主張多邊、和平的外交路線。他本人從石油行業獲得的政治贊助不及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這一選舉結果是對布什政府以及共和黨競選團隊的有力打擊。布什政府被公認為是美國曆史上與石油行業瓜葛最多的政府;而共和黨的競選箴言則是:“鑽探,鑽探!”其副總統競選人薩拉·佩林(Sarah Palin)州長否認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的,其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參議員揚言要將伊拉克戰爭再打100年。如今,正當世界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時,人們對奧巴馬的期待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經濟復甦計劃包括轉移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加大發展可替代能源資源。
拙著問世後還發生了另一場歷史性的轉變,桶油價格繼逼近150美元大關後跌至今天的35美元。2000年對原油期貨市場實施的放松管制政策縱容了能源交易商哄抬原油價格,而這些交易商是為石油巨頭或者其他利益集團服務的,他們當初能夠而且也應該預測到其行為的後果。1981年,桶油價格首次突破100美元(部分原因是由通貨膨脹造成的),其結果是全球陷入大規模衰退,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繼而引發原油市場需求下滑,價格崩潰。2008年,油價再次“破百”,如同1981年發生的一樣,結果是全球經濟衰退,原油需求大跌,油價崩潰。今天,經濟的衰退和油價的下跌幅度都遠比1981年嚴重。這次衰退始於油價的暴漲,在更大規模的次貸危機中得以爆發。投資者紛紛退出能源貿易來彌補其他損失,這就進一步造成了油價下滑的趨勢。這些監管之外的拋售行為,如同當初的搶購行為一樣,是預測不得、追蹤不了、規模不小的。
但是,看起來,油價的暴跌反倒增強了石油公司的實力,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尤為如此。據《華爾街日報》預測,2009年將是“埃克森美孚年”。20世紀80年代油價下跌後發生了一輪又一輪的石油公司兼併浪潮。有訊息說,今天的石油巨頭也計劃使用盈餘現金來收購實力相對較弱的公司,以鞏固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實力。
20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後反彈的幅度遠遠超過跌幅,今天的石油價格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呈現同一趨勢。如果導致先前油價飆升的因素沒有改變,情況更當如此。這些因素包括:
1。對原油期貨市場放鬆監管;
2。石油公司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增強;
3。世界仍然依賴石油,而石油的產量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
和美國一樣,中國既是石油生產國,也是進口國。今天,中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此外,隨著美國需求量的下降,以及中國需求量的大幅上升,中國的石油公司迅速崛起,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盈利最好的那些公司的強勁對手。從拙著中中國最需要吸取一個教訓,那就是:爭奪石油的戰爭沒有贏家。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創始人之一、委內瑞拉人胡安·巴勃羅·佩雷斯·阿方索(Juan Pablo Perez Alfonzo)有一句名言:“石油是‘惡魔的排洩物’。”產油國發生內亂的可能性比其他國家高40倍,在這些國家,貧困、債務、*和政府*的現象更為普遍;而石油的消費大國則不得不為石油做出更多具有破壞性的政策決策。
目前,中美兩國看似可能在非洲和中東等地區進行石油資源的爭奪。對於這兩國而言,希望在於在國內外儘快地轉移到開發可持續的綠色替代能源上來。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徹底超越依賴石油的發展階段;對美國來說,這意味著全面削減能源消耗量。為了建設一個和平、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地球,兩國必須攜起手來,把對方視做盟友而非對手。
拙著提供了一張路線圖,標明瞭有待廢除的舊政策和亟需實施的新政策。對能源政策做出改變,正是當今世界需要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經濟恐慌的製造元兇(1)
石油黑幕新年伊始,2008年就迎來了3件大事。原油價格歷史上第二次突破每桶100美元,汽油價格節節攀升,逼近30年最高。2008年1月3日,參議員奧巴馬贏得艾奧瓦州*黨地方會議選舉。與此同時,投票率也打破記錄,登記投票的*黨人數是2000年的5倍。奧巴馬在